2022-08-08 16:50发布
去湿热有什么好的办法调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湿为长夏的主气,具有重浊、粘腻、趋下的特性。湿分为外湿和内湿,一般由气候潮湿、久居潮湿之地、长时间涉水淋雨、水中作业、缺乏体育锻炼所致的多为外湿;过食生冷或酗酒太过,以致脾失健运,造成湿浊内停是为内湿。湿邪侵入人体还可出现从寒化或从热化。脾阳素虚,易从寒化,胃热易从热化;过用寒凉药易从寒化,过用温燥药易从热化。湿还有兼寒兼热的见证,我们平时所说的寒湿体质或湿热体质一般是指内湿。
一、外湿:
1、寒湿:外感寒湿,流注关节,阻遏经脉,症状表现为全身疼痛,缓解沉重疼痛较重,四肢浮肿,行动不便,喜暖,尿少而清,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迟。治疗原则是宣散风湿,常用方剂是羌活胜湿汤。
2、湿热:湿邪流注关节,郁而化热,症状表现为四肢关节肿痛且重,或见红肿,或午后发热,渴不欲饮,小便赤少,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原则是清化湿热,常用方剂是麻杏苡甘汤。
二、内湿:
1、寒湿:饮食失节,过食生冷,嗜食肥甘或寒湿内侵伤中,会出现脾阳不振,运化失司的证候,主要表现为中脘饱闷,饮食不香,胃脘发凉,肢体困重,头重如裹,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溏薄或泄泻,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原则是温阳祛湿,常用方剂是附子理中丸。
2、湿热:过食辛热肥甘,嗜酒无度,湿热中阻,升降失司,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不思饮食,身重体倦,发热头痛,口干口渴但不欲饮水,腹痛便溏而臭,肛门灼热,小便黄少,苔黄腻,脉濡数,或见黄疸、皮肤湿疹等症。治疗原则是清利湿热,常用方剂是甘露饮。
另外还有寒湿和湿热并存的情况,寒湿重于湿热者药物调理温中祛湿为主,辅以清热利湿;湿热重于寒湿者,药物调理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温阳祛湿;寒湿与湿热并重者药物调理则清热除湿与散寒利湿并重。
最多设置5个标签!
湿为长夏的主气,具有重浊、粘腻、趋下的特性。湿分为外湿和内湿,一般由气候潮湿、久居潮湿之地、长时间涉水淋雨、水中作业、缺乏体育锻炼所致的多为外湿;过食生冷或酗酒太过,以致脾失健运,造成湿浊内停是为内湿。湿邪侵入人体还可出现从寒化或从热化。脾阳素虚,易从寒化,胃热易从热化;过用寒凉药易从寒化,过用温燥药易从热化。湿还有兼寒兼热的见证,我们平时所说的寒湿体质或湿热体质一般是指内湿。
一、外湿:
1、寒湿:外感寒湿,流注关节,阻遏经脉,症状表现为全身疼痛,缓解沉重疼痛较重,四肢浮肿,行动不便,喜暖,尿少而清,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迟。治疗原则是宣散风湿,常用方剂是羌活胜湿汤。
2、湿热:湿邪流注关节,郁而化热,症状表现为四肢关节肿痛且重,或见红肿,或午后发热,渴不欲饮,小便赤少,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原则是清化湿热,常用方剂是麻杏苡甘汤。
二、内湿:
1、寒湿:饮食失节,过食生冷,嗜食肥甘或寒湿内侵伤中,会出现脾阳不振,运化失司的证候,主要表现为中脘饱闷,饮食不香,胃脘发凉,肢体困重,头重如裹,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溏薄或泄泻,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原则是温阳祛湿,常用方剂是附子理中丸。
2、湿热:过食辛热肥甘,嗜酒无度,湿热中阻,升降失司,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不思饮食,身重体倦,发热头痛,口干口渴但不欲饮水,腹痛便溏而臭,肛门灼热,小便黄少,苔黄腻,脉濡数,或见黄疸、皮肤湿疹等症。治疗原则是清利湿热,常用方剂是甘露饮。
另外还有寒湿和湿热并存的情况,寒湿重于湿热者药物调理温中祛湿为主,辅以清热利湿;湿热重于寒湿者,药物调理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温阳祛湿;寒湿与湿热并重者药物调理则清热除湿与散寒利湿并重。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