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4 18:05发布
保健食品有用吗?为什么
保健食品有用吗?先设定一个前提,这里讨论的保健食品,首先要是正规的、真的保健食品,而不是大街上没有卫食字的假货,假货千奇百怪,不好一概而论。参考酒能喝,但假酒能喝死人。
然后要弄明白,这个“有用”是啥用。
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如果是食品用,那保健食品当然是有用,这个有用,就是可以食用。很多保健品的重点在于食用。即通过吃——吸收这一过程,补充某种或某类物质、营养物质或微量元素。比如维生素啊、糖啊、有益菌啊等等。这些东西在其他食物中也存在,保健品只是精炼或者富集了这些物质,让你吃一片顶过去五片,或者原来要吃一斤,现在只需要吃一两。
所以保健品只是特殊一点的食物,有点像“食疗”的概念。以吃代疗。但是大家对保健品的偏爱、偏执或者不待见,也是从“食疗”这个概念开始的。
出于资本的劣根性,卖保健品的习惯夸大保健品的作用,即不再宣传它是食品,而偏重宣传疗效,把保健品往药品身上蹭热点。这算是保健品的资本之恶。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大概潜意识里也有把保健品当药品的倾向。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任何保健品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因为如果它真的能治疗,那它就直接申请药品编号了,毕竟卖药比卖保健品赚钱而且逼格高。
以一个类比总结,石头可以砌房子,但石头不等于房子。你买石头的时候,卖石头的直接说,你买了石头,你就买了房子。这就是赤果果的骗你。保健品只是石头,它可以盖房子,但它不是房子,只有石头也不能盖房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
越来越多人选择保健食品
来补充膳食营养和调节身体机能
2021年春节即将来临
保健食品市场迎来传统销售旺季
为帮助消费者
科学、合理选购和食用保健食品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行业协会
制作了保健食品小剧场系列短视频
让你了解更多保健食品知识
除此之外
正确选择和科学食用保健食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消费提示
01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特别是少年儿童、中老年人以及疾病患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谨防虚假夸大宣传行为,更不能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
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应依法取得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
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经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件,还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03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和注册号/备案号,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保健食品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查询。
04
选购保健食品要到合法正规的店铺。销售保健食品的店铺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其经营范围应注明保健食品销售。消费者可通过超市、药店、专卖店等渠道购买保健食品,注意查看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05
网上选购保健食品,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仔细核对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信息。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朋友群、不明小程序等微商信息。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消费者应注意选购风险,购买前应当认真、详细阅读电商网站上的风险告知书内容,结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做出判断,同意告知书内容后方可下单购买。
06
消费者发现利用包括会议、讲座、健康咨询在内的任何方式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或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存有疑问的,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目前我国共批准国产保健食品约1.6万余个,备案保健食品约6500余个,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约1600多家,年产值逾4000亿。”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检定所李波介绍。
我国保健食品经历几十年发展,品种、数量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但保健市场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整个保健食品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导致公众对于保健食品存在许多误解。
误解一:保健食品=保健品=药品?
“保健食品?不就是保健品吗?那都是骗人的,不敢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保健食品就是保健品,其实不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保健食品工艺标准审评部刘洪宇处长说,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保健品”的法律定义,一般是普通公众、媒体对宣称具有一定保健作用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所谓“保健品”,包括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等各种产品,并非食品、保健食品或药品。
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它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产品属性为食品,非药品。保健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比如‘权健’事件中给孩子用的粉末状固体饮料等都不属于保健食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保健食品注册处处长宛超说,“药品适用于疾病患者,保健食品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是基于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平衡合理膳食的需要和补充。”
误解二:国内的保健食品都不安全?
“保健食品行业整体稳中向好,国家监督抽验合格率达98%以上,非法添加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宛超处长说,消费者自主购买保健食品时,要选购正规渠道销售的经批准注册或者备案的保健食品,认准保健食品“蓝帽子”标识、注册备案以及生产许可证信息。
老百姓对保健食品信任度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上存在虚假夸大宣传、虚假功能声称、制假售假、违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
就拿功能声称来说,现行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类似“治疗肿瘤、预防或治疗糖尿病、治疗高血压、预防老年痴呆”等声称都不合法。
另外,拟取消“促进泌乳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等三项保健功能声称,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据市场监管总局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案件5.8万余件,其中,普通食品虚假宣传案件占比达94%以上,累计货值金额33亿元。
宛超处长说,“下一步需进一步规范保健功能声称,查堵被虚假宣传利用的漏洞,除保健食品外,其他食品不得声称保健功能。”
误解三:能吃的药材都能加到保健食品里?
“药食同源没有错,但并非所有中药都可药食同源,也不是所有中药都可以加到保健食品里。”刘洪宇处长说。
哪些能加到保健食品里哪些不能加,也有名单。《既是食物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山药、山楂、白扁豆、芡实、黑胡椒、槐花、橘皮等共87种,2019年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又将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列入食药物质名单,但仅作为香辛料和调味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包括人参、三七、土茯苓、芦荟、韭菜子、蜂胶等品种。前两个名单中的物品可用作保健食品,但《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包括红豆杉、石蒜、草乌、硫磺、雄黄等)中的物品则不能用于保健食品。
“2015~2019年,我国批准保健食品5269个,其中含中药成分的保健食品就有2497个,占到47.39%。”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李洪梅研究员补充说,2019年批准的国产中药保健食品中,最多的就是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
李洪梅研究员介绍,增强免疫力保健食品的产品配方中,常见的前10种原料为枸杞子、黄芪、西洋参、蜂胶、灵芝、人参、茯苓、蜂蜡、山药、黄精;缓解体力疲劳保健食品的产品配方中,常见的前10种原料为枸杞子、西洋参、人参、淫羊藿、黄芪、黄精、刺五加、红景天、马鹿茸、山药;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国产保健食品的产品配方中常用的前10种原料为酸枣仁、五味子、茯苓、灵芝、刺五加、天麻、远志、人参、珍珠、百合;具有通便功能的保健食品产品配方中常用的前5种中药原料为芦荟、决明子、火麻仁、当归、番泻叶。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保健食品有用吗?先设定一个前提,这里讨论的保健食品,首先要是正规的、真的保健食品,而不是大街上没有卫食字的假货,假货千奇百怪,不好一概而论。参考酒能喝,但假酒能喝死人。
然后要弄明白,这个“有用”是啥用。
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如果是食品用,那保健食品当然是有用,这个有用,就是可以食用。很多保健品的重点在于食用。即通过吃——吸收这一过程,补充某种或某类物质、营养物质或微量元素。比如维生素啊、糖啊、有益菌啊等等。这些东西在其他食物中也存在,保健品只是精炼或者富集了这些物质,让你吃一片顶过去五片,或者原来要吃一斤,现在只需要吃一两。
所以保健品只是特殊一点的食物,有点像“食疗”的概念。以吃代疗。但是大家对保健品的偏爱、偏执或者不待见,也是从“食疗”这个概念开始的。
出于资本的劣根性,卖保健品的习惯夸大保健品的作用,即不再宣传它是食品,而偏重宣传疗效,把保健品往药品身上蹭热点。这算是保健品的资本之恶。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大概潜意识里也有把保健品当药品的倾向。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任何保健品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因为如果它真的能治疗,那它就直接申请药品编号了,毕竟卖药比卖保健品赚钱而且逼格高。
以一个类比总结,石头可以砌房子,但石头不等于房子。你买石头的时候,卖石头的直接说,你买了石头,你就买了房子。这就是赤果果的骗你。保健品只是石头,它可以盖房子,但它不是房子,只有石头也不能盖房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
越来越多人选择保健食品
来补充膳食营养和调节身体机能
2021年春节即将来临
保健食品市场迎来传统销售旺季
为帮助消费者
科学、合理选购和食用保健食品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行业协会
制作了保健食品小剧场系列短视频
让你了解更多保健食品知识
除此之外
为帮助消费者
正确选择和科学食用保健食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消费提示
01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特别是少年儿童、中老年人以及疾病患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谨防虚假夸大宣传行为,更不能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
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应依法取得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
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经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件,还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03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和注册号/备案号,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保健食品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查询。
04
选购保健食品要到合法正规的店铺。销售保健食品的店铺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其经营范围应注明保健食品销售。消费者可通过超市、药店、专卖店等渠道购买保健食品,注意查看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05
网上选购保健食品,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仔细核对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信息。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朋友群、不明小程序等微商信息。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消费者应注意选购风险,购买前应当认真、详细阅读电商网站上的风险告知书内容,结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做出判断,同意告知书内容后方可下单购买。
06
消费者发现利用包括会议、讲座、健康咨询在内的任何方式对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或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存有疑问的,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目前我国共批准国产保健食品约1.6万余个,备案保健食品约6500余个,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约1600多家,年产值逾4000亿。”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检定所李波介绍。
我国保健食品经历几十年发展,品种、数量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但保健市场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整个保健食品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导致公众对于保健食品存在许多误解。
误解一:保健食品=保健品=药品?
“保健食品?不就是保健品吗?那都是骗人的,不敢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保健食品就是保健品,其实不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保健食品工艺标准审评部刘洪宇处长说,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保健品”的法律定义,一般是普通公众、媒体对宣称具有一定保健作用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所谓“保健品”,包括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等各种产品,并非食品、保健食品或药品。
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它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产品属性为食品,非药品。保健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比如‘权健’事件中给孩子用的粉末状固体饮料等都不属于保健食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保健食品注册处处长宛超说,“药品适用于疾病患者,保健食品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人群,是基于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平衡合理膳食的需要和补充。”
误解二:国内的保健食品都不安全?
“保健食品行业整体稳中向好,国家监督抽验合格率达98%以上,非法添加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宛超处长说,消费者自主购买保健食品时,要选购正规渠道销售的经批准注册或者备案的保健食品,认准保健食品“蓝帽子”标识、注册备案以及生产许可证信息。
老百姓对保健食品信任度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上存在虚假夸大宣传、虚假功能声称、制假售假、违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
就拿功能声称来说,现行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类似“治疗肿瘤、预防或治疗糖尿病、治疗高血压、预防老年痴呆”等声称都不合法。
另外,拟取消“促进泌乳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等三项保健功能声称,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据市场监管总局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案件5.8万余件,其中,普通食品虚假宣传案件占比达94%以上,累计货值金额33亿元。
宛超处长说,“下一步需进一步规范保健功能声称,查堵被虚假宣传利用的漏洞,除保健食品外,其他食品不得声称保健功能。”
误解三:能吃的药材都能加到保健食品里?
“药食同源没有错,但并非所有中药都可药食同源,也不是所有中药都可以加到保健食品里。”刘洪宇处长说。
哪些能加到保健食品里哪些不能加,也有名单。《既是食物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山药、山楂、白扁豆、芡实、黑胡椒、槐花、橘皮等共87种,2019年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又将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列入食药物质名单,但仅作为香辛料和调味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包括人参、三七、土茯苓、芦荟、韭菜子、蜂胶等品种。前两个名单中的物品可用作保健食品,但《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包括红豆杉、石蒜、草乌、硫磺、雄黄等)中的物品则不能用于保健食品。
“2015~2019年,我国批准保健食品5269个,其中含中药成分的保健食品就有2497个,占到47.39%。”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李洪梅研究员补充说,2019年批准的国产中药保健食品中,最多的就是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
李洪梅研究员介绍,增强免疫力保健食品的产品配方中,常见的前10种原料为枸杞子、黄芪、西洋参、蜂胶、灵芝、人参、茯苓、蜂蜡、山药、黄精;缓解体力疲劳保健食品的产品配方中,常见的前10种原料为枸杞子、西洋参、人参、淫羊藿、黄芪、黄精、刺五加、红景天、马鹿茸、山药;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国产保健食品的产品配方中常用的前10种原料为酸枣仁、五味子、茯苓、灵芝、刺五加、天麻、远志、人参、珍珠、百合;具有通便功能的保健食品产品配方中常用的前5种中药原料为芦荟、决明子、火麻仁、当归、番泻叶。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