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13:05发布
如果高血压,有可能会引起什么病症,对于老人来说
高血压并发症,是指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很多患了高血压的朋友初期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也不会察觉自己得了高血压,但是这样并不代表高血压对身体没有损害。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细小动脉渐渐发生硬化,中等及大动脉出现内膜脂质沉积,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就开始出现了。
高血压并发症一:脑出血
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高血压并发症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不仅可以诱发和加重血管动脉硬化,血流冲击也可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左冠状动脉旋支、前室间支和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可表现为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高血压并发症三:心力衰竭
高血压持续状态下,心肌需要超负荷工作,长期如此,心肌细胞的结构、数量即发生改变,表现为心脏室壁肥厚,心脏功能下降。如果左心室肥厚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会发展为心力衰竭。
高血压并发症四:肾病
高血压持续存在10年,就可能造成肾损害,肾脏的滤过功能严重下降,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同时肾血管的屏障功能严重破坏,先出现微量蛋白尿,随后形成显著的蛋白尿( >300mg/24 h ),部分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能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和心肌肥厚。目前,我国心血管死亡占疾病总死亡的41%(约350万人),其中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40%~50%的心力衰竭源于高血压。血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一倍。
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但受血压长期升高影响,心脏泵血遇到阻力,导致心肌耗氧增加。耗氧多却供氧少,在两者合力作用下,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因此,血压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高血压是心脏最危险的“杀手”,但其治疗率、控制率仅为41.1%和13.8%。多数患者并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直至发生心脏病时,才知道自己血压高。人们要定期监测血压,一旦出现双耳耳鸣、心悸气短等血压升高信号,更要注意监测;用人单位要注重高血压的宣教、筛查、防控,完善单位内部医疗保健部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网络建设。
得高血压的老年人有很多,高血压会引起很多病症,所以如果发现,一定要想办法降血压。
因为存在个体差异,高血压症状因人而异。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为临床最多见高血压类型。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由机体对血压的调节功能紊乱所造成。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某些因素的存在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概率增大有联系,而这些因素被称为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
外界和内在的各种不良刺激,除了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以外,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缺乏适当的休息和运动、摄入过多食盐、肥胖、吸烟饮酒、遗传、社会坏境等,都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
【1、年龄因素】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一般40岁以上者比15?39岁者的患病率高3.4倍,40岁以下的高血压病患者约占总患病数的10%左右,大多数患者(约90%)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人过40岁以后,血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以收缩压升高较为明显。
【2、遗传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在高血压病发病上起着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据相关资料表明,家族中有高压病史的人,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父母患有高血压病的,其子女发生高血压病的概率是父母无高血压病者的数倍;高血压病患者的成人兄弟姐妹中的患有高血压病,其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
其中单卵双生的孪生兄弟姐妹比其他亲属间的血压相关性更高。另据资料表明,父母亲有一方患高血压病时,其子女中约有28.3%患高血压病;父母双方患高血压病时,子女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5.5%;如果父母双方均无高血压病史,则子女高血压病患病概率为30%。
国外研究也表明,家庭中有高血压病患者,其后代有32.4%会发生高血压病;而无高血压病的家庭,其后代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只有9.3%。
从上述资料表明,遗传因素的确对高血压病的发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遗传只是高血压病发生的一个内在因素,而高血压病的发病则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要通过饮食、生活习惯、工作条件、精神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发病。也就是说高血压病遗传是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3、体重因素】
为了避免不同身高对体重的影响,更好地反映个体超重和肥胖的程度,国际上通常采用体重与身高的比例来代替体重,目前最常用的是体重指数,简称 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据人群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压与体重、高血压病与肥胖显着相关,肥胖者高血压病发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或低于正常的人,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男性,肥胖者比消瘦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高出3倍以上;在女性,肥胖者比消瘦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高出6倍。体重的增加通常也伴有血压的升高,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减轻体重后血压可有下降,但体重的人减重后血压常无明显变化。肥胖仅是高血压病的一种发病原因,而不是惟一原因,瘦人同样可以具有发生高血压病的素质和环境,也会患高血压病,只不过较肥胖者明显减少而已。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人和儿童的超重或肥胖问题日渐突出,超重和肥胖是饮食、遗传与运动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超过了机体消耗的热量往往导致超重和肥胖,而饮食和运动均是可向有利方面改变的因素。因此,生活有规律,起居适宜,饮食节制,适当运动,心情舒畅,也是非药物治疗的有效途径。
【4、饮食因素】
饮食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食物所含成分不仅有升血压的因素,更有些成分能对抗遗传或环境对血压的不利影响。膳食结构不当会直接诱发高血压病。据现代研究表明,钠趋向于升高血压;而钾趋向于降低血压,高血压病的发病与过量摄入食盐密切相关。另外摄入饱和脂肪酸高的膳食多,而摄入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少,也易引起血压的升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就高;反之,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摄入多,饱和脂肪酸的膳食摄入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低。但饮食中如缺铬、缺钙,饮用水中镉的含量过多等,也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
高血压一定要关注眼底动脉,因为眼底的血管也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血压较高时,就会出现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视力减退的发生,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失明。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的疾病之一,对心脑血管危害极大,一旦得了高血压,应该积极治疗疾病,注意好好控制血压,让血压维持稳定状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高血压并发症,是指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很多患了高血压的朋友初期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也不会察觉自己得了高血压,但是这样并不代表高血压对身体没有损害。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细小动脉渐渐发生硬化,中等及大动脉出现内膜脂质沉积,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就开始出现了。
高血压并发症一:脑出血
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高血压并发症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不仅可以诱发和加重血管动脉硬化,血流冲击也可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左冠状动脉旋支、前室间支和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可表现为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高血压并发症三:心力衰竭
高血压持续状态下,心肌需要超负荷工作,长期如此,心肌细胞的结构、数量即发生改变,表现为心脏室壁肥厚,心脏功能下降。如果左心室肥厚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会发展为心力衰竭。
高血压并发症四:肾病
高血压持续存在10年,就可能造成肾损害,肾脏的滤过功能严重下降,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同时肾血管的屏障功能严重破坏,先出现微量蛋白尿,随后形成显著的蛋白尿( >300mg/24 h ),部分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能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和心肌肥厚。目前,我国心血管死亡占疾病总死亡的41%(约350万人),其中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40%~50%的心力衰竭源于高血压。血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一倍。
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但受血压长期升高影响,心脏泵血遇到阻力,导致心肌耗氧增加。耗氧多却供氧少,在两者合力作用下,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因此,血压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高血压是心脏最危险的“杀手”,但其治疗率、控制率仅为41.1%和13.8%。多数患者并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直至发生心脏病时,才知道自己血压高。人们要定期监测血压,一旦出现双耳耳鸣、心悸气短等血压升高信号,更要注意监测;用人单位要注重高血压的宣教、筛查、防控,完善单位内部医疗保健部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网络建设。
得高血压的老年人有很多,高血压会引起很多病症,所以如果发现,一定要想办法降血压。
因为存在个体差异,高血压症状因人而异。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为临床最多见高血压类型。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由机体对血压的调节功能紊乱所造成。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某些因素的存在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概率增大有联系,而这些因素被称为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
外界和内在的各种不良刺激,除了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以外,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缺乏适当的休息和运动、摄入过多食盐、肥胖、吸烟饮酒、遗传、社会坏境等,都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
【1、年龄因素】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一般40岁以上者比15?39岁者的患病率高3.4倍,40岁以下的高血压病患者约占总患病数的10%左右,大多数患者(约90%)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人过40岁以后,血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以收缩压升高较为明显。
【2、遗传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在高血压病发病上起着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据相关资料表明,家族中有高压病史的人,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父母患有高血压病的,其子女发生高血压病的概率是父母无高血压病者的数倍;高血压病患者的成人兄弟姐妹中的患有高血压病,其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
其中单卵双生的孪生兄弟姐妹比其他亲属间的血压相关性更高。另据资料表明,父母亲有一方患高血压病时,其子女中约有28.3%患高血压病;父母双方患高血压病时,子女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5.5%;如果父母双方均无高血压病史,则子女高血压病患病概率为30%。
国外研究也表明,家庭中有高血压病患者,其后代有32.4%会发生高血压病;而无高血压病的家庭,其后代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只有9.3%。
从上述资料表明,遗传因素的确对高血压病的发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遗传只是高血压病发生的一个内在因素,而高血压病的发病则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要通过饮食、生活习惯、工作条件、精神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发病。也就是说高血压病遗传是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3、体重因素】
为了避免不同身高对体重的影响,更好地反映个体超重和肥胖的程度,国际上通常采用体重与身高的比例来代替体重,目前最常用的是体重指数,简称 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据人群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压与体重、高血压病与肥胖显着相关,肥胖者高血压病发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或低于正常的人,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男性,肥胖者比消瘦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高出3倍以上;在女性,肥胖者比消瘦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高出6倍。体重的增加通常也伴有血压的升高,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减轻体重后血压可有下降,但体重的人减重后血压常无明显变化。肥胖仅是高血压病的一种发病原因,而不是惟一原因,瘦人同样可以具有发生高血压病的素质和环境,也会患高血压病,只不过较肥胖者明显减少而已。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人和儿童的超重或肥胖问题日渐突出,超重和肥胖是饮食、遗传与运动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超过了机体消耗的热量往往导致超重和肥胖,而饮食和运动均是可向有利方面改变的因素。因此,生活有规律,起居适宜,饮食节制,适当运动,心情舒畅,也是非药物治疗的有效途径。
【4、饮食因素】
饮食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食物所含成分不仅有升血压的因素,更有些成分能对抗遗传或环境对血压的不利影响。膳食结构不当会直接诱发高血压病。据现代研究表明,钠趋向于升高血压;而钾趋向于降低血压,高血压病的发病与过量摄入食盐密切相关。另外摄入饱和脂肪酸高的膳食多,而摄入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少,也易引起血压的升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就高;反之,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摄入多,饱和脂肪酸的膳食摄入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低。但饮食中如缺铬、缺钙,饮用水中镉的含量过多等,也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
高血压一定要关注眼底动脉,因为眼底的血管也会受到高血压的影响,血压较高时,就会出现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视力减退的发生,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失明。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的疾病之一,对心脑血管危害极大,一旦得了高血压,应该积极治疗疾病,注意好好控制血压,让血压维持稳定状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