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湿热有什么好的办法调理

2022-08-08 16:50发布

去湿热有什么好的办法调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6条回答
回家吃饭
1楼-- · 2022-08-08 16:55

湿热的体质,就是湿气太重。我们身处南方,今年基本上天天都在下雨,春天湿热体质是常见的病情。按照医症朮语,它的症状:便溏、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身体虚弱,四肢无力,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头晕目胘,动则出汗,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语声低沉,无食欲等等。

看舌苔很厚,舌胖,舌边缘有锯齿印,大便有些溏稀或便秘等症状。说到这里,我这几天遇巧得了这个病。如果发现有以上症状时,可以吃"金钱草颗粒“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等中成药,根据自己的症状对症购药,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服用。另外,建议最好是上医院就诊.

QQ截图20220804162033

经常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熬夜以及喜欢抽烟喝酒都容易导致的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常感口干、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常心烦困倦,眼睛红赤,易生痤疮、疮疖、酒糟鼻等。那么,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如何调理?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1、嗜烟酒、常熬夜

日久会出现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

2、滋补不当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

QQ截图20220804162011

3、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4、环境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如广东。亚健康状态多见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人可以多土茯苓、玉米须、鲫鱼等食物,可以起到不错的祛湿除热的效果。


偶极
2楼-- · 2022-08-08 17:07

推荐几款操作简单的食材,薏米冬瓜汤,红小豆豆浆、西瓜菠萝汁等;

适量运动,慢跑、健走、瑜伽,帮助排汗祛湿;

穴位找的准的话可以尝试刮拭承山穴、百会穴。

红豆薏仁汤、连皮连籽冬瓜汤、玉米连须连内叶煮汤。

不吃红枣桂圆枸杞子等甘甜的食物。

辛辣、坚果、易上火的食物也不要吃。

多饮白开水、注意不要熬夜。


冰清玉洁
3楼-- · 2022-08-08 17:20

1、湿热首先可以看舌头:舌苔厚腻、舌质红。

2、然后小便比较黄、赤、甚至有一点点灼痛感

3、再到大便就是便秘、黏便池、大便不成型、肛门有灼热感。

4、还有女性朋友,白带发黄甚至轻微异味。

建议饮食控制,辛辣油腻、甜食包括好吃的控制一下。

今天分享一个小方子:

薏仁、泽泻、淡竹叶、决明子、芡实用水泡开煮5分钟即可。

QQ截图20220804162004


君子如玉
4楼-- · 2022-08-08 17:28

赤小豆,意苡仁,莲子,枸杞,芡实,山楂煮水或煮粥吃

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二道祛湿食谱,大家可以试着做一做。

土茯苓炖水蛇

材料:土茯苓、水蛇、红枣、生姜

做法:将水蛇切段并且清洗干净,然后飞水一下备用;将土茯苓去皮之后切片;然后将土茯苓、水蛇、红枣以及生姜片一起放入炖锅中,大火炖煮3小时,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的食盐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水蛇,而不是泥蛇,这两种之间还是具有区别的,泥蛇的颜色比较的黑,虽然这两种的外貌比较的相似,但是实际的炖汤效果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功效:这道食谱可祛湿除热,同时水蛇肉也很鲜甜,对于身体好处多多。

玉米须泥鳅汤

材料:泥鳅、鸡胸脯肉、小排骨、玉米须、葱姜、食盐、麻油

做法:将泥鳅破开腹部然后清洗干净,最后用开水焯一遍,沥干水分;将排骨切块;将排骨放在砂锅的最顶层,然后上面放泥鳅;随后放入葱姜以及适量的开水;玉米须用纱布装好,然后扎紧口袋一起放入砂锅中;小火熬煮到六七成熟的时候放入鸡胸脯肉丝,烂熟之后放入食盐以及麻油,起锅服用。

功效:这道食谱除了可以祛湿,还j可以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以及黄疸肝炎以及糖尿病等等。


杯子是空的
5楼-- · 2022-08-08 17:35

如果体内寒湿与湿热并存,治疗要运用祛湿的方剂或者药物,其次是该清热还是温阳散寒,要根据不同的病位,以及寒湿、湿热哪个症状更重、更急迫治疗。寒湿重于湿热的患者,中药一般需温阳祛湿为主,清热利湿为辅,方子的话,脾湿的病人可以用附子理中汤,再加上茵陈五苓散。如果是湿热重于寒湿的患者,中药调理应该以清热利湿为主,温阳祛湿为辅,比如可以用银翘散合茵陈术附汤加减。如果是寒湿与湿热并重的患者,中药调理应该两方面都要兼顾,即清热除湿与温阳散寒利湿并重,可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再加上半夏泻心汤加减!


贵喉炎
6楼-- · 2022-08-08 17:41

湿为长夏的主气,具有重浊、粘腻、趋下的特性。湿分为外湿和内湿,一般由气候潮湿、久居潮湿之地、长时间涉水淋雨、水中作业、缺乏体育锻炼所致的多为外湿;过食生冷或酗酒太过,以致脾失健运,造成湿浊内停是为内湿。湿邪侵入人体还可出现从寒化或从热化。脾阳素虚,易从寒化,胃热易从热化;过用寒凉药易从寒化,过用温燥药易从热化。湿还有兼寒兼热的见证,我们平时所说的寒湿体质或湿热体质一般是指内湿。

一、外湿:

1、寒湿:外感寒湿,流注关节,阻遏经脉,症状表现为全身疼痛,缓解沉重疼痛较重,四肢浮肿,行动不便,喜暖,尿少而清,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迟。治疗原则是宣散风湿,常用方剂是羌活胜湿汤。

2、湿热:湿邪流注关节,郁而化热,症状表现为四肢关节肿痛且重,或见红肿,或午后发热,渴不欲饮,小便赤少,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原则是清化湿热,常用方剂是麻杏苡甘汤。

二、内湿:

1、寒湿:饮食失节,过食生冷,嗜食肥甘或寒湿内侵伤中,会出现脾阳不振,运化失司的证候,主要表现为中脘饱闷,饮食不香,胃脘发凉,肢体困重,头重如裹,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溏薄或泄泻,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原则是温阳祛湿,常用方剂是附子理中丸。

2、湿热:过食辛热肥甘,嗜酒无度,湿热中阻,升降失司,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不思饮食,身重体倦,发热头痛,口干口渴但不欲饮水,腹痛便溏而臭,肛门灼热,小便黄少,苔黄腻,脉濡数,或见黄疸、皮肤湿疹等症。治疗原则是清利湿热,常用方剂是甘露饮。

另外还有寒湿和湿热并存的情况,寒湿重于湿热者药物调理温中祛湿为主,辅以清热利湿;湿热重于寒湿者,药物调理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温阳祛湿;寒湿与湿热并重者药物调理则清热除湿与散寒利湿并重。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