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0:44发布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动脉硬化、脑梗塞、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多种疾病。这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是由于血液粘稠,血管壁增厚硬化,导致心血管或脑血管堵塞所致。在药物治疗方面,我讲两点建议:
1、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涉及病症太多,不同病症用药差异很大,须遵医嘱,请勿自行选择,以免耽误病情。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能快速疏通血管,并控制病情恶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扭转病情。但很难解决致病的根本原因,如血液粘稠问题,血管变硬问题等。这也是为何一旦得了心脑血管疾病,就需要终身用药,而且经常反复。
2、如果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搭配服用软化血管、疏通血管的营养剂,对于病情的康复及后期反复的预防,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产品有很多,但我建议能搭配深海鱼油和卵磷脂两种即可。深海鱼油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脂沉积,堵塞血管;卵磷脂可清除沉积在管壁上的油脂,防止血管壁增厚、变硬,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二者相互配合,效果更佳。
心脑血管疾病产品专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厚的饮食、紧张生活节奏、过于安逸的躯体、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作为有着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祖国医学,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天时地利人和,使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迅速的发展,种类繁多,乱花迷眼。这也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药的时候不知所措。或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时的痛苦太过刻骨铭心,导致很多患者吃上一种,又加一种,再加一种……哪一种都不敢撤掉,生怕万一减掉一种药,病情就反复或者加重了。
前不久门诊时遇到一位患者,列了张单子,上面罗列了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心脑欣丸、稳心颗粒、通心络胶囊等七八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粗略算了一下,大概每顿饭前后要吃掉的中药能有一小捧。这大概也是中成药的弊端之一了,没有成分单纯的西药那种精悍,因此每次需要服用的量也比较多。几种药配合起来,看的我这个旁观者都觉得胃里堵的慌。经过给患者的讲解,将患者治疗心脑血管的中成药减到了两种,一个月以后复诊,不但病情稳定,整个人的状态还更好了。
事实上,像这样给患者减药的情形,在门诊上是经常遇到的,说起来着实感觉有些讽刺。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都只能无奈的笑笑,并踏下心来,耐心的给患者分析并减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吃上三四种中成药似乎变成了常规。然而,吃的药多了,就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常服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的朋友不妨将每一种药的说明书铺开来对比一下。很快您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重复的药物成分存在。
近日我大概搜罗了一下门诊常见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我们来大致归类一下:
活血化瘀:三七通舒胶囊、血塞通胶囊(软胶囊、颗粒)、血栓通胶囊、脑得生片(胶囊)、豨红通络口服液、大株红景天胶囊、银杏叶片(胶囊、滴丸)、杏林分散片、消栓通络胶囊(片)、愈风宁心滴丸(片)、脉平片、银盏心脉滴丸、脑心清片、复方川芎片、心血宁片等;
益气活血:脑心通胶囊、益心舒胶囊(丸)、通心络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心脑欣丸、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正心泰颗粒等,心脑宁胶囊、灯盏生脉胶囊、脑安颗粒、血栓心脉宁、脑脉利颗粒等;
益气养阴:天王补心丸(片)、养心定悸胶囊、柏子养心丸、生脉片等;
行气化瘀: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利脑心片、血府逐淤口服液(丸)、心可舒片、乐脉胶囊(颗粒)、灯银脑通胶、黄杨宁片、冠脉宁胶囊(片)等;
益肾平肝:松龄血脉康胶囊、强力定眩片(胶囊)、养血清脑颗粒、清肝降压胶囊、丹膝颗粒等;
益肾填精:培元通脑胶囊、补肾益脑片(胶囊)、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等;
温阳通脉:麝香保心丸、芪苈强心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血滞通胶囊等;
化痰开窍:安脑丸(片)、豨莶通栓丸、天丹通络胶囊、化风丹、大活络丸、牛黄清心丸、利脑心片等。
上面罗列的中成药只是冰山一角(说实话,罗列完数了数数量,吓了我自己一跳),但已经基本上可以看出规模了。我们抛弃后面具体的药名,只看功能的部分,可以发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作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行气、化痰、平肝。前三者为补,后四者为清。
我在这里的分类其实比较粗糙,事实上,很多药物在主要作用的基础上还会兼顾一部分其他的作用,比如:培元通脑胶囊在补肾填精的基础上还具有活血的作用,养血清脑颗粒在益肾平肝的基础上还有活血、养血的作用。这些相同大类药物之间的小差别是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每一种中成药的药物成分来斟酌配伍的,而不是依靠简单的写在说明书上的那4-8个阐述“功能主治”的文字来说明的。
事实上,通常来说,一个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1-2种中成药配伍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过多的药物配合则可能仅是单纯的药量叠加,有些还可能会有成分的冲突,不一定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反而给身体增加了负担。
明确一点说:中成药的应用与中草药一样,应根据中医理论,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再根据证型确定治法,指导用药。而不是以西医的疾病诊断来指导用药的。中医和西医虽然都是医学,有相关性,但是诊疗方法属于两个体系,不能混淆。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应该单纯的读着“说明书”来选择用药。
再直白一点说,这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的应用并不是说:“高血压吃强力定眩片”、“脑梗塞用血塞通”、“冠心病用复方丹参滴丸”这样的简单。而是:不论是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经过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才可以选用相应益气活血治法的中成药。甚至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辩证属于气虚血瘀证的,也是可以选用益气活血的中成药的。
这样的辩证用药需要能为您提供一对一、面对面诊疗服务的专业中医师来进行。通常来说,根据个人的辩证,选用1-2种不同种类的中成药常规配合使用即可(临时救急的中成药可以额外加一种,但不做常规服用),个别的患者可能用药稍多(但请不要认为自己就属于个别人,个别人还是很少数的),但肯定不是现在这样普遍的多种共用的情况。而同种类的药物通常只选其一即可,之间可以根据具体病情的细微差别进行调换,而没有必要重复使用。
写这样一篇文,是冒着被很多医生和药厂的吐沫淹死的风险的,但真心是很心疼一顿“一把药”的患者。这里也给广大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点建议,如果3种中成药还不能控制病情,那么不是药用的不对症,就是真正的病情较重。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建议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针对性更强、药效更好,哪怕是代煎代煮的草药也要比中成药的效果要更好。当病情缓解或较为稳定的时候,再改用中成药治疗。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动脉硬化、脑梗塞、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多种疾病。这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是由于血液粘稠,血管壁增厚硬化,导致心血管或脑血管堵塞所致。在药物治疗方面,我讲两点建议:
1、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涉及病症太多,不同病症用药差异很大,须遵医嘱,请勿自行选择,以免耽误病情。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能快速疏通血管,并控制病情恶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扭转病情。但很难解决致病的根本原因,如血液粘稠问题,血管变硬问题等。这也是为何一旦得了心脑血管疾病,就需要终身用药,而且经常反复。
2、如果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搭配服用软化血管、疏通血管的营养剂,对于病情的康复及后期反复的预防,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产品有很多,但我建议能搭配深海鱼油和卵磷脂两种即可。深海鱼油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脂沉积,堵塞血管;卵磷脂可清除沉积在管壁上的油脂,防止血管壁增厚、变硬,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二者相互配合,效果更佳。
心脑血管疾病产品专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厚的饮食、紧张生活节奏、过于安逸的躯体、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作为有着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祖国医学,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天时地利人和,使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迅速的发展,种类繁多,乱花迷眼。这也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药的时候不知所措。或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时的痛苦太过刻骨铭心,导致很多患者吃上一种,又加一种,再加一种……哪一种都不敢撤掉,生怕万一减掉一种药,病情就反复或者加重了。
前不久门诊时遇到一位患者,列了张单子,上面罗列了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胶囊、心脑欣丸、稳心颗粒、通心络胶囊等七八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粗略算了一下,大概每顿饭前后要吃掉的中药能有一小捧。这大概也是中成药的弊端之一了,没有成分单纯的西药那种精悍,因此每次需要服用的量也比较多。几种药配合起来,看的我这个旁观者都觉得胃里堵的慌。经过给患者的讲解,将患者治疗心脑血管的中成药减到了两种,一个月以后复诊,不但病情稳定,整个人的状态还更好了。
事实上,像这样给患者减药的情形,在门诊上是经常遇到的,说起来着实感觉有些讽刺。每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都只能无奈的笑笑,并踏下心来,耐心的给患者分析并减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吃上三四种中成药似乎变成了常规。然而,吃的药多了,就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常服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的朋友不妨将每一种药的说明书铺开来对比一下。很快您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重复的药物成分存在。
近日我大概搜罗了一下门诊常见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我们来大致归类一下:
活血化瘀:三七通舒胶囊、血塞通胶囊(软胶囊、颗粒)、血栓通胶囊、脑得生片(胶囊)、豨红通络口服液、大株红景天胶囊、银杏叶片(胶囊、滴丸)、杏林分散片、消栓通络胶囊(片)、愈风宁心滴丸(片)、脉平片、银盏心脉滴丸、脑心清片、复方川芎片、心血宁片等;
益气活血:脑心通胶囊、益心舒胶囊(丸)、通心络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心脑欣丸、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正心泰颗粒等,心脑宁胶囊、灯盏生脉胶囊、脑安颗粒、血栓心脉宁、脑脉利颗粒等;
益气养阴:天王补心丸(片)、养心定悸胶囊、柏子养心丸、生脉片等;
行气化瘀: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利脑心片、血府逐淤口服液(丸)、心可舒片、乐脉胶囊(颗粒)、灯银脑通胶、黄杨宁片、冠脉宁胶囊(片)等;
益肾平肝:松龄血脉康胶囊、强力定眩片(胶囊)、养血清脑颗粒、清肝降压胶囊、丹膝颗粒等;
益肾填精:培元通脑胶囊、补肾益脑片(胶囊)、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等;
温阳通脉:麝香保心丸、芪苈强心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血滞通胶囊等;
化痰开窍:安脑丸(片)、豨莶通栓丸、天丹通络胶囊、化风丹、大活络丸、牛黄清心丸、利脑心片等。
上面罗列的中成药只是冰山一角(说实话,罗列完数了数数量,吓了我自己一跳),但已经基本上可以看出规模了。我们抛弃后面具体的药名,只看功能的部分,可以发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作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行气、化痰、平肝。前三者为补,后四者为清。
我在这里的分类其实比较粗糙,事实上,很多药物在主要作用的基础上还会兼顾一部分其他的作用,比如:培元通脑胶囊在补肾填精的基础上还具有活血的作用,养血清脑颗粒在益肾平肝的基础上还有活血、养血的作用。这些相同大类药物之间的小差别是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每一种中成药的药物成分来斟酌配伍的,而不是依靠简单的写在说明书上的那4-8个阐述“功能主治”的文字来说明的。
事实上,通常来说,一个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1-2种中成药配伍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过多的药物配合则可能仅是单纯的药量叠加,有些还可能会有成分的冲突,不一定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反而给身体增加了负担。
明确一点说:中成药的应用与中草药一样,应根据中医理论,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再根据证型确定治法,指导用药。而不是以西医的疾病诊断来指导用药的。中医和西医虽然都是医学,有相关性,但是诊疗方法属于两个体系,不能混淆。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应该单纯的读着“说明书”来选择用药。
再直白一点说,这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的应用并不是说:“高血压吃强力定眩片”、“脑梗塞用血塞通”、“冠心病用复方丹参滴丸”这样的简单。而是:不论是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经过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才可以选用相应益气活血治法的中成药。甚至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辩证属于气虚血瘀证的,也是可以选用益气活血的中成药的。
这样的辩证用药需要能为您提供一对一、面对面诊疗服务的专业中医师来进行。通常来说,根据个人的辩证,选用1-2种不同种类的中成药常规配合使用即可(临时救急的中成药可以额外加一种,但不做常规服用),个别的患者可能用药稍多(但请不要认为自己就属于个别人,个别人还是很少数的),但肯定不是现在这样普遍的多种共用的情况。而同种类的药物通常只选其一即可,之间可以根据具体病情的细微差别进行调换,而没有必要重复使用。
写这样一篇文,是冒着被很多医生和药厂的吐沫淹死的风险的,但真心是很心疼一顿“一把药”的患者。这里也给广大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点建议,如果3种中成药还不能控制病情,那么不是药用的不对症,就是真正的病情较重。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建议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针对性更强、药效更好,哪怕是代煎代煮的草药也要比中成药的效果要更好。当病情缓解或较为稳定的时候,再改用中成药治疗。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