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0:30发布
大豆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食用大豆的东方人群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
1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益处
1、预防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摄食大豆制品的人群能延缓动脉硬化发生,减少血总胆固醇浓度,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2、抗氧化
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氧自由基产生、抑制过氧化氢生成、减少DNA氧化损伤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
3、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雌激素水平低者,大豆异黄酮表现为弱雌激素作用,与成骨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加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基质的产生、分泌和骨矿化过程,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4、帮助糖尿病患者调节身体
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也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5、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增加雌激素代谢向抗癌产物2-羟雌酮转化,从而发挥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成人过量摄入大豆异黄酮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水肿、便秘和皮疹等。
2哪些人不宜食用
慢性病患者
一些慢性病患者的饮食是要受到严格控制的,大豆异黄酮的补充,可能会打破身体激素的平衡,所以慢性病患者在食用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看是否可以食用。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是存在于黄豆等豆类中的一种生物类黄酮,由于在人体中能发挥类似雌激素的功效,因此又称为植物雌激素。
流行病学观察也发现,摄取较多黄豆制品的亚洲女性(特别是中国与日本)除了有较低的更年期热潮红症状发生率(约25%,相较于北美的85% ),且雌激素相关癌症(乳癌)、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发病率也低于西方国家女性,而背后原因被认为当中所富含的植物异黄酮(isoflavones)有关。
在自然界中,大豆异黄酮主要有三种分子结构(如genistein、daidzein、glycitein),是以较不具 生物活性的配糖体(glycosides)形式存在(指与糖结合的形式),当经过发酵或肠道消化等流程后能转换为去除醣基的形式(aglycone)才能 为人体所利用。
大豆异黄酮被推荐的科学验证功效有哪些?
1.改善更年期不适症状(特别是热潮红)
更年期是月经停止前,因卵巢功能下降,历经荷尔蒙剧烈变动的一段过渡期(通常历时2到10年),此时因雌激素急遽下降,造成生心理出现一连串不适症状(如热潮红、失眠、容易紧张、忧郁、晕眩、心悸、头痛等)。
在早期一则双盲对照研究(为期6个月,针对79位45岁以上有更年期症状女性),发现大豆异黄酮(150 mg ,每日2次)与雌激素均有改善更年期症状的效果(使用Kupperman index/更年期指数评估法),但大豆异黄酮效果较慢(需2个月以上才有较全面效果,但降低热潮红次数在服用后1个月便看到效果注1实验结果也提到,相较于服用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没有造成子宫内膜增生的疑虑。
随后在一则较大型的研究(为期2年,针对 236 位女性)也发现,服用大豆异黄酮(含有54 mg 金雀异黄酮/genistein )的确能降低热潮红的每日发作次数(从4.4 次降到1.9次,降幅达56.4%),而安慰剂组未看到效果。
近期在一则大型回顾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4则研究)中也提到,大豆异黄酮(不论是饮食中或保健品摄取)皆与降低热潮红(hot flashes)与阴道干燥(vaginal dryness)有关连,但对于夜间盗汗则无效果。
2.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在常见妇女癌症中排名前三,它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约占所有病例的37.7%,尤以45到65岁的女性最为常见。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包含13则流行病学调查)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指出,摄取较多大豆异黄酮(来源为大豆制品或其它豆类)有助降低19%的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然而,植物雌激素补充剂是否能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仍有待确认。
除了大豆异黄酮之外,豆类中的其它营养素也在抗癌中扮演重要协同角色,如皂苷、植酸和蛋白酶抑制剂。
3.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约在30岁时达到人生最高峰,之后每年以1%的速度流失,其中,特别是女性在更年期后,因失去荷尔蒙保护,骨质流失率更高达2-3%,大幅提升骨质疏松发生率。
由于骨质疏松无明显症状,通常都等到发生骨折才被诊断出(常见有有髋骨、脊椎、手腕骨折),而当中尤以髋骨骨折最为致命,因为一旦发生,不仅可能长期卧床,还可能发生感染,造成死亡率大幅提升。
在一则更年期研究中(针对台湾43位年龄在67岁以下的女性,促卵泡激素(FSH)小于40 IU/L),发现服用大豆异黄酮(每日100 mg,持续1年)具有减缓骨质流失的效果,但服用较高剂量200 mg的组别则未发现有效。
但另则为期一年的对照研究指出,不管是服用大豆蛋白或大豆异黄酮补充品皆无法影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与骨代谢速率(bone turnover )。
截 至目前为止,大豆制品及其中所含异黄酮,对于骨质的影响结果仍不一致,但近期在一则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9则随机对照试验)认为大 豆异黄酮(每日90 mg)除了能抑制骨质再吸收(bone resorption),还能进一步刺激骨质形成(bone formation)注6,因此结果可是正反面都有。
4.改善认知功能
认知退化是许多年长者常见的脑部症状,事实上随年纪变大,大脑的容量的确会慢慢变小,从25岁开始后的每10年会减少2%,所以到75岁时,大脑容量会缩减10%,再加上神经传导物质分泌下降,就导致整体心智功能变的迟缓。
在早期曾有小规模的研究(针对更年期女性)指出,增加大豆异黄酮摄取(为期6-12周),对于认知功能测试(特别是短期记忆)、心智灵活度、专注力、计划能力有改善效果。
随后在一则双盲对照试验也同样发现,服用大豆异黄酮(为期6个月,每日60 mg)具有改善认知功能及情绪的效果(相较于安慰剂组)。
另外,在一则系统性回顾(Systematic Review)研究,共计7则是针对更年期女性,其中有4则发现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确实具有改善认知功能(主要针对非文字记忆及大脑额叶)及降低阿滋海默症发生风险的效果。
5.降胆固醇
胆固醇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肪,主要由肝脏制造,是构成人体细胞膜、合成荷尔蒙的主要物质,在血液中须由载脂蛋白运送至全身,因此成为常听到的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依当中血脂比例区分)。
而适量的胆固醇对于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但目前已知低密度胆固醇一但长期过高,便容易沉积于血管壁,引发免疫反应,造成血管硬化,可能诱发危及性命的脑心血管疾病。
截至目前,在一则统合分析(Meta-analysis)中(包含11则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食用黄豆蛋白(富含大豆异黄酮)能降低高血脂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而高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则没有影响。
但随后一则统合分析(包含9则随机对照试验,针对血胆固醇值正常的更年期女性)发现,多带带服用大豆异黄酮并无法显着改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因此确切效果仍待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6.降低乳癌发生率
乳癌是女性癌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从乳腺管细胞所生长出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未明,但主要认为与肥胖、嗜吃高脂食物、抽烟喝酒、环境毒素有关,此外,遗传也是重要因子,若有家族病史,则罹患率会远高于一般人。
在一则长时间大规模的前瞻性世代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包含35303位新加坡华人女性 ),发现摄取大豆相关制品(富含大豆异黄酮)能降低18% 停经后妇女罹患乳癌的风险。
在研究中作者也提到,每日只要自饮食中摄取10mg 的isoflavones,就能起到预防乳癌的保护效果。
另外,一则目前规模最大的前瞻性世代研究中也同样指出(包含73,223 位华人女性 ),若能在青少年及成年期间摄取较多的大豆类食物,则最多能降低43%的停经前(premenopausal )的乳癌发生率。
但目前为止,若想自多带带服用大豆异黄酮补充品来预防乳癌,相关证据仍显不足。
大豆异黄酮有副作用吗?
大豆(富含异黄酮)作为人类饮食中的一部分已有悠久历史,具有高安全性。而其中一则为期6个月的研究也指出多带带服用大豆异黄酮补充品(每日100 mg)呈现耐受良好,未发生副作用。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副作用被报导,如肠胃不适,提高血压(在 5 mg/kg的高剂量下) ,且长期高剂量服用的安全性仍未知,尚须进一步验证。
安全注意事项:
乳癌患者勿用,特别是雌激素受体呈现阳性/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的患者。尽管部分研究认为大豆制品能降低乳癌复发率,但还是有动物研究发现当中的异黄酮可能刺激乳癌细胞生长,因此乳癌患者是否该食用相关大豆制品或植物异黄酮保健品仍有争议。
长期高剂量大豆异黄酮(连续5年,每日150 mg)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仅在3.37% 的对象上观察到),提升子宫内膜癌罹患率,虽然大部分研究未证实此结果。
孕妇、哺乳妈妈、幼童勿用(安全性未知);
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勿用(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
曾对黄豆制品过敏者勿用,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由于异黄酮代谢与肠道菌有关,因此抗生素疗程可能干扰异黄酮作用,请小心;勿与抗雌激素药物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并用,如tamoxifen(动物研究发现高剂量soy isoflavones可能干扰药物作用)。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大豆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食用大豆的东方人群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
1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益处
1、预防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摄食大豆制品的人群能延缓动脉硬化发生,减少血总胆固醇浓度,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2、抗氧化
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氧自由基产生、抑制过氧化氢生成、减少DNA氧化损伤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
3、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雌激素水平低者,大豆异黄酮表现为弱雌激素作用,与成骨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加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基质的产生、分泌和骨矿化过程,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4、帮助糖尿病患者调节身体
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也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5、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增加雌激素代谢向抗癌产物2-羟雌酮转化,从而发挥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成人过量摄入大豆异黄酮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水肿、便秘和皮疹等。
2哪些人不宜食用
慢性病患者
一些慢性病患者的饮食是要受到严格控制的,大豆异黄酮的补充,可能会打破身体激素的平衡,所以慢性病患者在食用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看是否可以食用。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是存在于黄豆等豆类中的一种生物类黄酮,由于在人体中能发挥类似雌激素的功效,因此又称为植物雌激素。
流行病学观察也发现,摄取较多黄豆制品的亚洲女性(特别是中国与日本)除了有较低的更年期热潮红症状发生率(约25%,相较于北美的85% ),且雌激素相关癌症(乳癌)、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发病率也低于西方国家女性,而背后原因被认为当中所富含的植物异黄酮(isoflavones)有关。
在自然界中,大豆异黄酮主要有三种分子结构(如genistein、daidzein、glycitein),是以较不具 生物活性的配糖体(glycosides)形式存在(指与糖结合的形式),当经过发酵或肠道消化等流程后能转换为去除醣基的形式(aglycone)才能 为人体所利用。
大豆异黄酮被推荐的科学验证功效有哪些?
1.改善更年期不适症状(特别是热潮红)
更年期是月经停止前,因卵巢功能下降,历经荷尔蒙剧烈变动的一段过渡期(通常历时2到10年),此时因雌激素急遽下降,造成生心理出现一连串不适症状(如热潮红、失眠、容易紧张、忧郁、晕眩、心悸、头痛等)。
在早期一则双盲对照研究(为期6个月,针对79位45岁以上有更年期症状女性),发现大豆异黄酮(150 mg ,每日2次)与雌激素均有改善更年期症状的效果(使用Kupperman index/更年期指数评估法),但大豆异黄酮效果较慢(需2个月以上才有较全面效果,但降低热潮红次数在服用后1个月便看到效果注1实验结果也提到,相较于服用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没有造成子宫内膜增生的疑虑。
随后在一则较大型的研究(为期2年,针对 236 位女性)也发现,服用大豆异黄酮(含有54 mg 金雀异黄酮/genistein )的确能降低热潮红的每日发作次数(从4.4 次降到1.9次,降幅达56.4%),而安慰剂组未看到效果。
近期在一则大型回顾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4则研究)中也提到,大豆异黄酮(不论是饮食中或保健品摄取)皆与降低热潮红(hot flashes)与阴道干燥(vaginal dryness)有关连,但对于夜间盗汗则无效果。
2.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在常见妇女癌症中排名前三,它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约占所有病例的37.7%,尤以45到65岁的女性最为常见。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包含13则流行病学调查)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指出,摄取较多大豆异黄酮(来源为大豆制品或其它豆类)有助降低19%的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然而,植物雌激素补充剂是否能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仍有待确认。
除了大豆异黄酮之外,豆类中的其它营养素也在抗癌中扮演重要协同角色,如皂苷、植酸和蛋白酶抑制剂。
3.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约在30岁时达到人生最高峰,之后每年以1%的速度流失,其中,特别是女性在更年期后,因失去荷尔蒙保护,骨质流失率更高达2-3%,大幅提升骨质疏松发生率。
由于骨质疏松无明显症状,通常都等到发生骨折才被诊断出(常见有有髋骨、脊椎、手腕骨折),而当中尤以髋骨骨折最为致命,因为一旦发生,不仅可能长期卧床,还可能发生感染,造成死亡率大幅提升。
在一则更年期研究中(针对台湾43位年龄在67岁以下的女性,促卵泡激素(FSH)小于40 IU/L),发现服用大豆异黄酮(每日100 mg,持续1年)具有减缓骨质流失的效果,但服用较高剂量200 mg的组别则未发现有效。
但另则为期一年的对照研究指出,不管是服用大豆蛋白或大豆异黄酮补充品皆无法影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与骨代谢速率(bone turnover )。
截 至目前为止,大豆制品及其中所含异黄酮,对于骨质的影响结果仍不一致,但近期在一则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9则随机对照试验)认为大 豆异黄酮(每日90 mg)除了能抑制骨质再吸收(bone resorption),还能进一步刺激骨质形成(bone formation)注6,因此结果可是正反面都有。
4.改善认知功能
认知退化是许多年长者常见的脑部症状,事实上随年纪变大,大脑的容量的确会慢慢变小,从25岁开始后的每10年会减少2%,所以到75岁时,大脑容量会缩减10%,再加上神经传导物质分泌下降,就导致整体心智功能变的迟缓。
在早期曾有小规模的研究(针对更年期女性)指出,增加大豆异黄酮摄取(为期6-12周),对于认知功能测试(特别是短期记忆)、心智灵活度、专注力、计划能力有改善效果。
随后在一则双盲对照试验也同样发现,服用大豆异黄酮(为期6个月,每日60 mg)具有改善认知功能及情绪的效果(相较于安慰剂组)。
另外,在一则系统性回顾(Systematic Review)研究,共计7则是针对更年期女性,其中有4则发现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确实具有改善认知功能(主要针对非文字记忆及大脑额叶)及降低阿滋海默症发生风险的效果。
5.降胆固醇
胆固醇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肪,主要由肝脏制造,是构成人体细胞膜、合成荷尔蒙的主要物质,在血液中须由载脂蛋白运送至全身,因此成为常听到的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依当中血脂比例区分)。
而适量的胆固醇对于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但目前已知低密度胆固醇一但长期过高,便容易沉积于血管壁,引发免疫反应,造成血管硬化,可能诱发危及性命的脑心血管疾病。
截至目前,在一则统合分析(Meta-analysis)中(包含11则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食用黄豆蛋白(富含大豆异黄酮)能降低高血脂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而高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则没有影响。
但随后一则统合分析(包含9则随机对照试验,针对血胆固醇值正常的更年期女性)发现,多带带服用大豆异黄酮并无法显着改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因此确切效果仍待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6.降低乳癌发生率
乳癌是女性癌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从乳腺管细胞所生长出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未明,但主要认为与肥胖、嗜吃高脂食物、抽烟喝酒、环境毒素有关,此外,遗传也是重要因子,若有家族病史,则罹患率会远高于一般人。
在一则长时间大规模的前瞻性世代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包含35303位新加坡华人女性 ),发现摄取大豆相关制品(富含大豆异黄酮)能降低18% 停经后妇女罹患乳癌的风险。
在研究中作者也提到,每日只要自饮食中摄取10mg 的isoflavones,就能起到预防乳癌的保护效果。
另外,一则目前规模最大的前瞻性世代研究中也同样指出(包含73,223 位华人女性 ),若能在青少年及成年期间摄取较多的大豆类食物,则最多能降低43%的停经前(premenopausal )的乳癌发生率。
但目前为止,若想自多带带服用大豆异黄酮补充品来预防乳癌,相关证据仍显不足。
大豆异黄酮有副作用吗?
大豆(富含异黄酮)作为人类饮食中的一部分已有悠久历史,具有高安全性。而其中一则为期6个月的研究也指出多带带服用大豆异黄酮补充品(每日100 mg)呈现耐受良好,未发生副作用。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副作用被报导,如肠胃不适,提高血压(在 5 mg/kg的高剂量下) ,且长期高剂量服用的安全性仍未知,尚须进一步验证。
安全注意事项:
乳癌患者勿用,特别是雌激素受体呈现阳性/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的患者。尽管部分研究认为大豆制品能降低乳癌复发率,但还是有动物研究发现当中的异黄酮可能刺激乳癌细胞生长,因此乳癌患者是否该食用相关大豆制品或植物异黄酮保健品仍有争议。
长期高剂量大豆异黄酮(连续5年,每日150 mg)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仅在3.37% 的对象上观察到),提升子宫内膜癌罹患率,虽然大部分研究未证实此结果。
孕妇、哺乳妈妈、幼童勿用(安全性未知);
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勿用(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
曾对黄豆制品过敏者勿用,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由于异黄酮代谢与肠道菌有关,因此抗生素疗程可能干扰异黄酮作用,请小心;勿与抗雌激素药物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并用,如tamoxifen(动物研究发现高剂量soy isoflavones可能干扰药物作用)。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