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蔬菜真的会致癌吗

2021-05-16 09:15发布


付费偷看设置
发送
2条回答
可爱
1楼 · 2021-05-16 09:25.采纳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篇声称“这四种蔬菜已被世卫组织列入致癌名单”的文章。首先指出,目前还没有机构将文中提到的四种蔬菜拉入致癌性名单,所以文章没有事实依据。然而,关于这四种蔬菜的安全性,有一些传说。

娃娃菜,这篇文章提到“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长期保鲜,用甲醛泡洗婴儿蔬菜”。

甲醛对健康有害,用甲醛浸泡娃娃菜是违法的。“一些不法商家用甲醛洗娃娃菜”只是意味着我们应该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规范的娃娃菜,而不能认为“娃娃菜不能吃”。对于消费者来说,不需要担心自己买的食品是否被甲醛浸泡过。如果能闻到蔬菜发出的刺鼻气味,估计正常人不会买;如果闻不到刺鼻的气味,即使泡过甲醛,蔬菜上剩下的——也很少,甲醛很容易溶于水。经过彻底的清洗和正常的烹饪,什么也不会留下。

QQ图片20210516092225

在过去的10年里,关于蕨菜致癌性的争论一直很激烈。其实蕨菜中有一种物质叫“原蕨苷”,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致癌能力。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致癌”。事实上,经过干燥、浸泡、加热等操作后,原蕨苷虽然不能完全消失,但其含量会明显下降。偶尔吃点“样品”也不错。

绿皮密生西葫芦,传说中的“西葫芦致癌”来自香港食品安全中心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在那篇报道中,油炸西葫芦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为360 g/kg,接近薯条的含量。

其实那次测试中的油炸方法是极端的,用大火油炸3分钟6分钟,和平时的烹饪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即便如此,“360 g/kg”的含量在蔬菜中还是很高的,但在其他食物中并不罕见。高温加工的马铃薯制品平均含量为477 g/kg,早餐谷类为313 g/kg。丙烯酰胺与癌症的关系不值得担心。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系统的风险评估,结论是“部分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可能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但并没有“黑化”任何食品,只是建议公众注意饮食平衡,少吃高温油炸、高脂肪的食品。

红枫菜。文章声称“专家发现红海棠中有一种物质,有专家发现这种物质有很大的肝损伤和致癌作用”。

这种物质被称为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它是一种天然毒素,存在于许多植物中,有660多种植物含有它。这些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类似蕨菜的情况,如果真的喜欢,偶尔吃一点可能不是问题;从“安全第一”、“能避免就避免”的审慎原则出发,少吃或不吃红红枫菜没有错


爱情
2楼-- · 2021-06-29 16:37

老中医提醒:饿不死就不要吃的4种蔬菜,都是一级“致癌物”!快告诉家里人!

最近,网络上的这个传言让不少人担心。文中把娃娃菜、黑木耳、蒜苔、黄瓜纷纷打上了致癌的标签,比如娃娃菜,蒜苔都打了甲醛,黄瓜用了激素等等。

u=749077873,1986942882&fm=26&fmt=auto&gp=0

真的是这样吗?

蔬菜还能放心吃吗?

这个谣言其实就是个大杂烩。把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夸大危害博眼球,大众不必过于忧心。

——中国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谣言一:娃娃菜泡甲醛  现在很多黑心商家为了赚取自己的利益,就用消费者拿来消遣。他们会在娃娃菜里面加入大量的甲醛,这种溶液里有大量的致癌物。这样的娃娃菜是不可以吃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甲醛的确有保鲜的作用。但是,用甲醛浸泡蔬菜肯定是一种违法行为。甲醛是一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对健康有严重危害。

那么,如果娃娃菜真的泡了甲醛,食用之后是否真的会中毒,甚至致癌?这又是老生常谈。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阮光锋指出,吃下少量甲醛不会造成急性中毒,但吃下大量甲醛可能导致急性中毒,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腹痛、呕吐、昏迷、肾脏受损或死亡。有报道显示,人误服福尔马林溶液的致死剂量是10-20毫升,按浓度40%计算,就是喝下4000到8000毫克的甲醛。吃蔬菜,也不可能吃到这个量。

更为关键的是,蔬菜如果真的要用到甲醛保鲜,那是一下子就能被闻出来的。况且,娃娃菜这种“顽强”的蔬菜,大多也用不着甲醛保鲜。

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甲醛列为1类致癌物,认为有充分证据证明这物质可令人患鼻咽癌。不过,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通过食物摄入的甲醛不会致癌,甲醛的主要危害在于吸入。

甲醛是挥发性的液体,在运输、处理的过程中都会减少。大众如果还是不放心,在食用蔬菜前,可以多洗几遍。

谣言二:过季蒜苔泡甲醛  对于一些已经过季的蒜苔来说,一般会经过甲醛的处理,然后放入冷库中冷藏,甲醛是一种非常强的致癌物,所以为了有效预防癌症,过季的蒜苔就不要再食用了。

甲醛危害参考谣言一。另外,网上视频里所谓的“乳白色液体保鲜剂”并不是甲醛溶液。阮光锋解释,甲醛溶液应该是透明的。

谣言三:鲜木耳致癌  越新鲜的木耳毒素越多,最好还是吃干木耳。新鲜木耳中含有着一种光感物质,会导致咽喉水肿,甚至会引发咽喉癌,当然泡久的木耳也是不可以吃的。

阮光锋告诉澎湃新闻,光感物质其实就是卟啉类物质。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鲜木耳中,在晒干的过程中会分解。

卟啉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诱发日光性皮炎,而非导致癌症,但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就是要有摄入,其次就是长久日晒,另外本身就是卟啉代谢异常体质。对普通人来说,只要不直接生吃,适量吃些新鲜木耳,之后又不去太阳下暴晒,是不会有问题的。

谣言四:黄瓜打膨化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有的黄瓜放一晚上,不知不觉中就变大了。这样的黄瓜多半都是因为打了很多激素膨化剂,所以这样的黄瓜是不可以吃的。

所谓激素,其实是一种叫做“氯吡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中可以发挥类似激素的作用。阮光锋介绍,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我国,氯吡脲都有登记使用。它能改变植物内源性的激素水平,让更多的花结成果,也可以调节黄瓜的生长。

能不能放心吃?

研究发现,推荐用法用量下,氯吡脲在果实和土壤里的残留量都很少,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美国环境局(EPA)对氯吡脲的评估也认为,氯吡脲对人和环境都是安全的,合理使用完全可以放心。

那万一“不合理”,“过量”使用了呢?

阮光锋解释,农户过量使用的可能性很低。因为,所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很强的自限性。少量使用能促进果实生长 ,但过量使用不但不能使效果更好,反而会使果实畸形、抑制生长。

相信在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总是发给自己一些养生的文章,比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吃了会致癌等等,而前端时间,在朋友圈被疯传的一篇文章叫做《卫生组织曝:4种蔬菜已被拉入致癌名单,记得劝家人少碰》,这篇文章中介绍了4种可能会致癌的蔬菜,其中有很多都是大家从小吃到大的,所以很多家长都因为这篇文章而恐慌,那文章中介绍的4种蔬菜真的会致癌吗?或许只有两种是真的。

传闻吃娃娃菜会致癌,是真的吗?

娃娃菜会致癌并不是真的,之所以会有吃娃娃菜会致癌的传闻,主要就是因为一条暗访视频,在这条视频主要内容就是记着暗访了山东市场上销售的娃娃菜,发现有一些不法的商家为了保鲜,用甲醛浸泡娃娃菜的现象。

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的并不是娃娃菜,而是甲醛,甲醛是一种有特殊刺鼻气味的有机化合物,甲醛无色,对眼睛和鼻子有刺激作用,可能会致癌。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娃娃菜也是致癌的。

但是其实对于正常的消费者来说,平常在超市中买的娃娃菜是可以放心吃的,不会有甲醛浸泡的现象,其次如果是在平常的菜场中,在购买娃娃菜的时候并没有闻到刺鼻的气味,即使娃娃菜浸泡过甲醛,也说明甲醛的残留已经很少了,并且甲醛是溶于水的,也就是说就算就算买到浸泡过甲醛的娃娃菜,但是味道很小,在用水充分清洗过后,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传闻吃西葫芦会致癌,是真的吗?

传闻说西葫芦会致癌是没有依据的,传闻中有提到西葫芦经过高温爆炒会释放致癌物丙烯酰胺,这句话可能有一定的依据,这是因为丙烯酰胺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产物,只要食物中同时含有碳水化合物,比如淀粉、糖、脂肪以及蛋白质,那么无论是煎、烤、红烧、油炸等烹调操作,还是食品加工时的加温处理,都可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而当产生美拉德反应之后产生的丙烯酰胺确实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类致癌物,不过目前人类中的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因此,并不能不能说只要摄入丙烯酰胺,就一定会增加人类的致癌危险。所以西葫芦本身并不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是食物在烧制过程中的产物,如果平时能注意烧菜时的烹饪手法,那么丙烯酰胺的危害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传闻吃红凤菜会致癌,是真的吗?

传闻说吃红凤菜会致癌,可能是有一定道理的,红凤菜在煮熟之后会呈现鲜红色,很多人会误认为可以补血,但是其实红凤菜中含有一类叫作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简称PA的物质,这类物质中大约有60多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并且经由动物实验表明具有一定致癌性。

若长期大量的食用红凤菜,可能会损害肝脏,严重的则会诱发肝癌,所以生活中药避免吃红凤菜,就算要吃也要焯水后大火爆炒,并且少量地吃。

传闻吃蕨菜会致癌,是真的吗?

吃蕨菜可能是有致癌的风险的,这是因为蕨菜用含有一种叫做原蕨苷的成分,这种成分一旦进入人体,经过人体代谢后,会形成一种可导致DNA分子受损、诱发癌症的中间代谢物,所以平时吃蕨菜,需要用沸水将蕨菜焯几遍,烹饪至熟透,且要尽量少吃凉拌类的蕨菜,也不要当做主食一样大量食用。

所以传闻中的4种蔬菜,只有红凤菜和蕨菜可能会有致癌的风险,其他两个是可以吃的。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