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08:30发布
几个月大的小孩该如何养育呢,家长最常见的育儿误区都有哪些能说说吗?
很多家长对育儿的误解很多,有时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在这里,笔者总结了家长最常见的几个误区,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有些父母溺爱孩子,总是让孩子躺着。有些家长认为躺着会压迫心肺,影响呼吸,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让孩子躺着。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如果孩子一直躺着,会对孩子的发展不利。所以建议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在一个月大的时候,每天三次俯卧30-45秒。父母可以扶着孩子的脸颊,帮助他们抬头。当然,家长在孩子心情好、母乳喂养之前,要注意体育锻炼,避免造成孩子吐奶。
2.很多家长习惯把孩子的胳膊放在大人身后,不利于手的发育。儿童手部发育的第一步是将手移近躯干中线。如果一个孩子把一只胳膊放在一个成年人后面,这种发展将被阻止。而且,这种姿势会造成孩子姿势异常,比如孩子的手向后伸。正确的握法是父母把孩子的手放在孩子的身体前面,小手放在一起。
3.直立抱孩子时,很多家长会将一只手放在孩子的臀部来支撑孩子的体重。其实这种抱法对5个月以下的孩子不好。如果孩子还不到5个月,单手直立会影响孩子脊柱的发育,甚至引起脊柱侧弯。
正确的垂直抱孩子的方式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父母将手臂放在孩子的两侧,环绕孩子的胸部;用另一只手包住孩子的膝关节,这样孩子就可以伸直双下肢。
4.父母看到孩子吃手,第一反应是马上制止,但其实吃手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有一个发育阶段叫口欲,需要通过嘴巴和舌头去探索世界。许多孩子吃玩具是正常的。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用被迫停止吃手,在家长的监督下,只要手干净,玩具安全,就不会有问题。
要提醒家长尽量选择整件玩具,不要让孩子因为小玩具或掉落的小零件误吞肚子。
5.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站立,否则走路会晚,这是错误的。孩子们必须学会爬才能走路。从肚子到肚子,孩子的整个躯干和四肢都在为学习走路做准备。当一个孩子会爬的时候,他的腿会变得更强壮。如果孩子过早学会站立,会造成腿部畸形,影响行走的平衡和腿部的美观。
6.出于保护孩子嫩脚的目的,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选择鞋底柔软的鞋子。虽然孩子穿起来很舒服,但对孩子学习走路没有好处。因为鞋底太软,孩子很难保持平衡,掌握走路的能力。此外,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脚踝控制能力差,容易外翻。因此,对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最好穿硬底、大小合适的高帮运动鞋。
最常见的育几大误区,快来看看你占了几条?
1.哭必哄
孩子一哭,马上就上去哄,生怕孩子受委屈。有的家庭比较极端,一家人组团跑过去哄孩子。
事实上,1岁以前的小孩会因为饿了,渴了,尿了,拉了,困了等生理原因而哭泣,这些生理需要我们及时给予满足,及时满足会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安全感。但1岁之后,孩子的哭泣则带有心理学意义。
当你哄孩子之后,孩子开始意识到哭泣与陪伴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条件反射。哭泣会成为一种吸引大人的策略,被孩子所充分掌握。
2.摔必扶
一次单位午休时,我和同事在大学校园里散步。我们正在聊亲子互动的话题,眼前的一个1岁出头的小男孩扑通摔在了地上。
小男孩的妈妈站在他的面前,并没有搀扶,而是一个劲儿鼓励孩子,“宝宝!起来!宝宝!起来!”小男孩似乎不太给面子,看了看她,看了看我们,就是不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妈妈有些着急,准备一把把这孩子“薅”起来。我温柔地拦住了她,拿起了手中午饭没有吃的苹果,对孩子说,“来!自己要是能够站起来,刘叔叔会奖励你一个苹果!”
孩子会心一笑,双手一推地,两膝齐用力,站了起来。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受委屈,一摔倒马上就去搀扶,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扶得越快,摔得越快,扶得越多,摔得越多。
3.玩必陪
有这么一个经典案例。有一个妈妈窥探小屋里的孩子,结果发现女儿正在一个人乖乖地玩积木。妈妈感到非常欣慰,冲进了屋子。说道:“宝宝,你真乖,来,妈妈陪你一起玩!”
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就去碰触孩子搭的积木。结果你猜怎么着?女儿大发雷霆,把眼前的积木都推翻了。妈妈也非常生气,冲她怒吼:你在干什么!我好心好意陪你!
事实上,孩子发火是有原因的。当孩子开始独立学习或游戏,正在积极建立一种封闭的自学系统,这时,他正在体验着有力的控制感。当控制感被破坏,会造成剧烈的情绪阻抗,也就看到了刚才的这一幕。
而控制感恰恰是成就感的前奏,可以说家长做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事实上,我们教育目的恰恰就是让孩子能够独立游戏、独立学习、独立生活。陪伴也分时机,过度陪伴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祝所有的年轻父母,走出育儿六大误区,培养身体好、性格好、人缘好的好孩子。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很多家长对育儿的误解很多,有时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在这里,笔者总结了家长最常见的几个误区,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有些父母溺爱孩子,总是让孩子躺着。有些家长认为躺着会压迫心肺,影响呼吸,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让孩子躺着。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如果孩子一直躺着,会对孩子的发展不利。所以建议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在一个月大的时候,每天三次俯卧30-45秒。父母可以扶着孩子的脸颊,帮助他们抬头。当然,家长在孩子心情好、母乳喂养之前,要注意体育锻炼,避免造成孩子吐奶。
2.很多家长习惯把孩子的胳膊放在大人身后,不利于手的发育。儿童手部发育的第一步是将手移近躯干中线。如果一个孩子把一只胳膊放在一个成年人后面,这种发展将被阻止。而且,这种姿势会造成孩子姿势异常,比如孩子的手向后伸。正确的握法是父母把孩子的手放在孩子的身体前面,小手放在一起。
3.直立抱孩子时,很多家长会将一只手放在孩子的臀部来支撑孩子的体重。其实这种抱法对5个月以下的孩子不好。如果孩子还不到5个月,单手直立会影响孩子脊柱的发育,甚至引起脊柱侧弯。
正确的垂直抱孩子的方式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父母将手臂放在孩子的两侧,环绕孩子的胸部;用另一只手包住孩子的膝关节,这样孩子就可以伸直双下肢。
4.父母看到孩子吃手,第一反应是马上制止,但其实吃手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有一个发育阶段叫口欲,需要通过嘴巴和舌头去探索世界。许多孩子吃玩具是正常的。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用被迫停止吃手,在家长的监督下,只要手干净,玩具安全,就不会有问题。
要提醒家长尽量选择整件玩具,不要让孩子因为小玩具或掉落的小零件误吞肚子。
5.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站立,否则走路会晚,这是错误的。孩子们必须学会爬才能走路。从肚子到肚子,孩子的整个躯干和四肢都在为学习走路做准备。当一个孩子会爬的时候,他的腿会变得更强壮。如果孩子过早学会站立,会造成腿部畸形,影响行走的平衡和腿部的美观。
6.出于保护孩子嫩脚的目的,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选择鞋底柔软的鞋子。虽然孩子穿起来很舒服,但对孩子学习走路没有好处。因为鞋底太软,孩子很难保持平衡,掌握走路的能力。此外,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脚踝控制能力差,容易外翻。因此,对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来说,最好穿硬底、大小合适的高帮运动鞋。
最常见的育几大误区,快来看看你占了几条?
1.哭必哄
孩子一哭,马上就上去哄,生怕孩子受委屈。有的家庭比较极端,一家人组团跑过去哄孩子。
事实上,1岁以前的小孩会因为饿了,渴了,尿了,拉了,困了等生理原因而哭泣,这些生理需要我们及时给予满足,及时满足会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安全感。但1岁之后,孩子的哭泣则带有心理学意义。
当你哄孩子之后,孩子开始意识到哭泣与陪伴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条件反射。哭泣会成为一种吸引大人的策略,被孩子所充分掌握。
2.摔必扶
一次单位午休时,我和同事在大学校园里散步。我们正在聊亲子互动的话题,眼前的一个1岁出头的小男孩扑通摔在了地上。
小男孩的妈妈站在他的面前,并没有搀扶,而是一个劲儿鼓励孩子,“宝宝!起来!宝宝!起来!”小男孩似乎不太给面子,看了看她,看了看我们,就是不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妈妈有些着急,准备一把把这孩子“薅”起来。我温柔地拦住了她,拿起了手中午饭没有吃的苹果,对孩子说,“来!自己要是能够站起来,刘叔叔会奖励你一个苹果!”
孩子会心一笑,双手一推地,两膝齐用力,站了起来。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受委屈,一摔倒马上就去搀扶,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扶得越快,摔得越快,扶得越多,摔得越多。
3.玩必陪
有这么一个经典案例。有一个妈妈窥探小屋里的孩子,结果发现女儿正在一个人乖乖地玩积木。妈妈感到非常欣慰,冲进了屋子。说道:“宝宝,你真乖,来,妈妈陪你一起玩!”
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就去碰触孩子搭的积木。结果你猜怎么着?女儿大发雷霆,把眼前的积木都推翻了。妈妈也非常生气,冲她怒吼:你在干什么!我好心好意陪你!
事实上,孩子发火是有原因的。当孩子开始独立学习或游戏,正在积极建立一种封闭的自学系统,这时,他正在体验着有力的控制感。当控制感被破坏,会造成剧烈的情绪阻抗,也就看到了刚才的这一幕。
而控制感恰恰是成就感的前奏,可以说家长做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事实上,我们教育目的恰恰就是让孩子能够独立游戏、独立学习、独立生活。陪伴也分时机,过度陪伴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祝所有的年轻父母,走出育儿六大误区,培养身体好、性格好、人缘好的好孩子。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