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焦虑思考,沉浸在对未知的恐惧里,怎么办?

2020-11-24 09:49发布

焦虑怎么办?我近期常常想,宇宙到底是如何来的(难以描述清晰我的思考... 总之我是会想这一室内空间怎么会存有,最开始最开始的室内空间、化学物质,到底是怎么会存有。。。)并且尤其恐惧亡,并不是那类一般的“我没活够不愿...”的那类怕, 只是对亡这件事情自身觉得很恐惧... 对观念消退觉得担心,对数不胜数的時间觉得担心… 确实很怪异了 我是对时间与空间担心 由于不清楚她们为何存有 并且她们也没有边界 沒有终点站 一深层次思考 便是无限无尽的未知 数不胜数的恐惧。。 焦虑烦躁我认为我归属于情况严重的种类,尤其是儿时有一段时间被摧残的很严重,一想起便会沉浸在这类对不明的恐惧里,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浑身发冷汗(肯定沒有浮夸...)如今早已比较严重危害我的生活,做啥事也没有驱动力。 并且不是受操纵的 随时随地都是有很有可能想起这种事 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能一天想起几回.... 晚上睡不着觉的情况下最痛楚 暗夜里极为非常容易沉浸于到恐惧的思考里 那时候感觉自身快精神实质

付费偷看设置
发送
2条回答
任务二
1楼 · 2020-11-24 10:40.采纳回答


这名盆友,您好!看过你的叙述,一种深层次内心深处的【没有安全感】迎面而来!我觉得,你的【在潜意识中】里存有那样一种【信心】:一定要了解一切,.我会安全性,沒有恐惧!可是,不如人意,你越发去“思考”,反倒越发加重了你心里的【恐惧】!还记得《西游记》之中有那么一个精彩片段:师徒四人晒经卷,猪八戒一不小心撕开了一页!唐三藏埋怨经卷上缺!可是,悟空就说:“乾坤本不全,经卷残缺不全也应【不全】之秘密,非人力资源能够为也!”,乾坤还是“不全”,大家做为人,又岂可【全知】呢?因此 ,你能试着着“甘于不清楚”,即“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不清楚”!说白了的“人生难得糊涂”,此之谓也!两者之间关心可望而不可及的【宇宙】,比不上多关心时下的幸福吧!

淡月
2楼-- · 2021-06-30 14:48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众对于疫情的担忧、焦虑也在逐渐平息。

在这次突发的疫情中,人们普遍出现了一定的焦虑情绪,还有的人出现了极度担忧、焦虑、烦躁,甚至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心慌胸闷等症状。

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在公共事件中去认识并应对自己的焦虑情绪呢?

u=2021521781,227032786&fm=26&fmt=auto&gp=0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应对危机的本能反应

从新冠肺炎证实人传人开始,这场疫情就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陌生且来势汹汹的疫情无疑威胁到了我们的心理安全感,因此我们本能地会产生焦虑情绪以应对不良事件、维护心理安全感。

疫情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关注疫情相关信息,然而如今网络、电视媒体上仿佛有无穷无尽的信息,我们去理解分析它们的精力与时间却有限,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稀缺脑”效应,同时专业知识匮乏会导致我们在解读信息时更依赖于我们的情绪直觉,这会导致我们对信息的解读出现偏差,也因此我们在不断接受信息的同时,却没有因为进一步了解它而缓解焦虑,反而因此产生了焦虑情绪。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我们应对相关信息时的感知偏差,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理性程度,从而导致焦虑情绪。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一项人类本能反应,一定程度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性,规避风险。

过度焦虑来自于认知偏差

在此次疫情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人产生了过度焦虑、担忧、烦躁的情绪,甚至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如心悸胸闷、食欲下降、失眠、疑病等,有的人还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哄抢物资、过度消毒防护等等。

要想打败这些“病态”情绪与行为,首先要认识到这是由于个体在本身的情绪背景下会导致认知偏差的加剧与理性思维的削弱,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噪音”。我们应对疫情的一切情绪与行为都会受到心理噪音的影响,从而陷入焦虑情绪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之中。

积极应对疫情中的正负面信息

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相关信息,利用一些心理学的理论来理性地认识和应对,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理性认知,消除心理噪音。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负面信息主导效应”,它告诉我们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让我们更为关注并相信获得的负面信息,因为负面信息有助于我们诊断自身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并主动规避,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寻找与我们本身观点相似的内容。众多媒体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算法向我们展示我们更想要看到的内容。我们在看似主动地获取信息的时候,其实是在主动或被动形成的过滤气泡中获得有倾向性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负面的。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传媒在传播信息时会产生“涟漪效应”,在涟漪中,一切都被放大,同时也会被扭曲,这导致许多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会远远大于事件本身的危害,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焦虑情绪不仅产生于对疾病本身的担忧,也会在信息的引导下进一步发展。

如何化解焦虑情绪

这么多的心理学理论告诉了我们为什么焦虑情绪会产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自己缓解焦虑呢?别急,下面马上告诉你!

一、保持日常生活节奏

在面对停工停学在家,却又对疫情感到担忧,对生活感到焦躁时,应保持一定的日常活动,尽力保持疫情发生之前的生活节奏,停工停学时可以从其他途径进行工作或学习,有助于我们恢复平和的心态。这是因为自我觉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态度是借由观察自己的行为来推论的。

二、打破过滤气泡

正如上面提到的,我们被包围在我们自己或是外界制造的过滤气泡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关注正面信息、分辨心理来源权威程度、主动减少负面信息关注度等去打破过滤气泡,从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三、拒绝超量信息

适时停止获取信息,将有限的精力与时间用于理解和分析,更有助于我们用理性思维解读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将精力放于日常生活中,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事件。

四、尝试助人为乐

俗话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观点已经在心理学上被广泛证实。在危机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自激励效应产生有利于应对危机情境的生理变化。在疫情之中,无论是进行力所能及的捐款捐物、加入到社区抗疫工作中,或是为亲朋好友解决一些生活困难,都可以提升在危机情境中的良好感觉,缓解消极情绪。

五、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出现严重焦虑难以自我调节时,应该及时寻求线上或线下的专业心理咨询与救助机构。

由于人类的本能,让我们产生焦虑情绪以应对具有危险性的公共事件,然而过度焦虑本身却可能成为另一个具有危险性的事件。打好心理的防疫战,也是新冠肺炎防疫战以及每一场公共事件处理中的重要部组成分!

01

疫情下的常见反应

1,焦虑多疑

疫情出现后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变化,将自身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

2,惶恐不安

可能会出现“疑病,不敢按电梯和门把手”

“反复洗手、消毒”  “不出门,更是不敢去医院”等行为及想法。

3,愤怒和暴躁

在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4,抑郁悲伤

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精力去思考,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

5,恐惧害怕

由于对疾病本身具有恐慌情绪,加上网上各种谣言,出现恐惧害怕的情绪。

6,盲目乐观

抱有“疫情很遥远,不会有危险”  “我抵抗力强,不可能感染”  的错误想法,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听朋友和家人的劝说、不做防护。

7,孤独寂寞

部分特殊人群,由于疫情可能导致自己一人在异乡隔离,感到孤独寂寞。

8,冲动激惹

许多人压抑的情绪不得释放,可能导致一些冲动的、不理智的情绪及行为。

02

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1,平缓呼吸法

吸气、屏气、呼气均默数5秒,吸气时通过鼻腔缓慢而充分地将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呼气时通过鼻腔或口腔缓慢呼出,完全呼出气体后可正常呼吸2次。循环上述步骤,每次3-5分钟。

2,肌肉放松法

可以采用平躺或端坐的姿势,放松顺序可遵循自上而下,从头到脚,反之亦可。

3,蝴蝶牌

闭上眼睛或半合眼,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双手交替摆动,轻拍双肩,同时缓慢深呼吸,如此重复。

4,保险箱技术

一种通过想象方法来完成的负性情绪处理技术,有意识地对内心积攒的负性情绪进行”打包封存“。从而使自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这些负性情绪及消极观念中解放。

03

4种人群的心理干预方法

一线医护人员

1,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自我调节。

例如多做运动,深呼吸,玩一些不费脑的小游戏,洗洗热水澡。

2,空余时间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逐步紧张及放松各个肌肉群,让肌肉体会紧张及放松的感觉。

社区服务工作者

1,多了解相关知识

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掌握疾病的传播途径,在工作中做好自身防护。

2,工作之余学会放松,规律进食

正常人群

1,学会管理情绪,适当转移注意力。

2,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

3,积极调整认知,用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4,规律作息。增强体质,加强自身锻炼。

老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

1,按照既往的节奏生活,规律作息。

2,营养丰富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由家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照料。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