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的夫妻关系让中国男女失去自我

2021-01-15 14:56发布

朋友们一起聊天,如果不讲讲男女关系,不讲讲美食美酒,仿佛就找不到聊天话题一样。

今天突然讲起了各自的父母,一边感叹当年自己的粗糙成长,一边感叹中国式夫妻关系多年没有进步。


我说我爸我妈在吵吵闹闹中度过,哪怕年过七旬,依旧没有改善的迹象,天天吵,时时吵,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哪怕吃饭夹个菜,或者晚上什么时候洗澡,都能成为争吵的话题。


年少时,看到父母争执,心底发慌,怕他们俩个人会离婚,谁也不理我,让我一个人长大?


我一直不明白,明明是关系最亲密的夫妻,即使结合在一起,有啥好吵呢?生活中琐碎无数,就不能和睦相处吗?


直到我也步入了婚姻,才明白婚姻里的吵闹,要么是因为互相看不惯对方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要么就是最近心情不好,找机会发泄一下。


再不开心,也不能在单位发火,得罪了家人不怕,家人会原谅你;得罪了朋友也不怕,总有机会找补。如果找补不了的,那也不会是朋友;可要是得罪了同事,尤其是领导,那真是吃不完的窝心事,穿不完的小鞋,走不完的陷井。所以再难受,也得忍着,可是总忍着不爆发,不是忍出癌症?


好在还有家庭,还有丈夫。那些向丈夫没事就发火的,要么是欲求不满,在性生活上得不到满足;要么就是女人变相撒娇,希望得到男人的呵护,或者就是把工作上的压力找一个发泄的渠道。


可男人的不解风情,要么顶嘴,要么沉默,让女人的一腔情意得不到纾解,矛盾越积越多,终于渐渐无言,形同陌路。


朋友说她爸妈也是如此,直到父亲离开人世,妈妈才不再与他吵,可没事的时候讲起他,依旧还有埋怨。她不懂,问她妈妈,为什么要与爸爸吵来吵去,干脆离婚换个新人,不是一了百了,从此焕发新生?


她妈一愣,半晌才说:其实我和你爸相处得挺好的。我吵他,还不是为他好。他好,我才好,孩子们才好。这要是在外面不注重形象,不讲究卫生,不讲究细节,那丢脸的不止是他,而是全家人。再说了,我哪有骂他,我那是批评指正,希望他越来越好。既然是夫妻,那就得夫妻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为不喜欢与父母相处,很早她就结了婚,她希望用全新的模式打造自己的婚姻,不吵不闹,不争不抢,凡事好好说,一起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她深信自己的婚姻一定会幸福。可还没过一年,夫妻俩就因为刷牙这件小事吵翻了天。


她喜欢按部就班,挤牙膏要从尾部往上挤,然后一节一节地折起来,直到挤尽最后一粒。而她的丈夫却是潇洒派,拿起牙膏就挤,有时连牙膏盖都不拧上,一天两天无所谓,天长地久就变成了导火索。她越说越气,偏偏先生是个不解风情的,她说一句,他反驳一句,到最后两个人竟然大吵起来,一怒之下她还砸了整套的餐具。


事件平息过后,两个人互相检讨,然而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就再没有安宁之时。直到有一天,朋友回家过年,发现自己年迈的父母还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争执个没完没了,她吓得周身发冷,发现自己走回了她最讨厌的父母相处方式。


回来的飞机上,她不停地检讨这些年发生在夫妻间的争执,发现所有的源头都来源于自己。她问自己:到底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到底希望丈夫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丈夫?


不断地提问自身,她终于明白:她希望丈夫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成长,而丈夫也希望她按照他的意愿前进。

不是不爱,而是爱得自私,从来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想将对方与自己捆绑成同一个人。

一代又一代的男女欢天喜地地迈入婚姻的门槛,一代又一代的夫妻在争吵、暴躁中走完了一生,有勇气的就离开了婚姻,没想法的只能继续在这泥沼里翻滚。


可是走出泥沼的一旦又陷进去,发现婚姻就是那么一回事,和谁过都是过,只不过是换了个人而已。


法国人的夫妻关系特别值得借鉴,夫妻双方会默认对方出去找情人,在外面浪漫够了,带着平静与满足回归家庭,家庭关系不但不会解体,反而更加牢固,因为外面的情人满足了他(她)在性或心灵上的需求,回过头来,以更良好的情绪来维持家庭生活,让家庭和谐相处。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因,是文明社会更好进步的加速器,但并不是男女必然要选择的过程。当然如果男女有爱的基础,你能嫁给爱情,那必然是幸福的结合。但能有爱并且进入婚姻的殿堂,第一很少,第二很难保鲜,第三是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你发现自己当初眼睛瞎了。

    

不管男女,一定要保有自我,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与生活方式。如果总想捆绑在一起,谁都会难受,慢慢起了抵抗之意。


世界上有目的的人容易幸福。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就很难不快乐。只有什么都不要,只要感情的人,才最难幸福。因为表面的不要,实际上是什么都想要,要的太多,太难满足,然后就与痛苦长相伴。

    

朋友推荐我们看日本电视剧《母亲们的恋爱》,一定要明白自己,知道自己要过的是什么生活, 明白互相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才会让婚姻生活长满了绿萌,春天常驻。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