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恋爱脑
的恋爱报告
研究原因
歌德曾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但这对于我来说,好像并不适用。
从记事起,我似乎就跳过了为言情小说和甜剧痴狂的阶段。
长大后,也有过几段恋爱,当时的我没有太过动情,现在看来,也许我本就没有喜欢上他们,只是在固执地守护我自顾自怜的影子。
1
不堪的我
对象:A。
时间:初中。
关键词:外貌焦虑。
研究过程:
一开始,我和A是没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
我们是同班同学,却从未说过话。
是什么时候注意到他的?
大概是那个伴着蝉鸣的午后,一群女生叽叽喳喳地在树下玩真心话大冒险。
“你喜欢我们班上哪个男生啊?”她们突然把矛头对准我。
我被突如其来的问题噎住了——我好像从来没有喜欢过谁。
看着她们不问出来誓不罢休的架势,我快速地回想了一圈,说了A的名字应付了事。
至于为什么是A,我只是单纯觉得他是我们班长得最好看的男孩罢了。
这些女孩像得知了什么了不得的大秘密,互相对眼神,意味深长地笑了。
不知为什么,我竟有些脸红。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A的动向,但从没想过会和他有什么故事。
从小到大,我都对自己的外貌非常自卑,尽管偶尔能收到别人的夸赞,但每次照镜子,我都只能看见自己的缺点。
这样不堪的我,怎么能妄想“亵渎”他呢?
我不敢说“爱”,也不配说“爱”。
但有时,生活比小说更戏剧。
在他多次的主动出击下,我们在一起了。
在一起后,仍然有很多漂亮女孩向他示好。尽管他表现得体,但我总不自觉地拿自己和她们比较。
越比较就越是让我陷入自卑与焦虑的泥沼。最终我还是没能坚持下去,向A提了分手。
大二那年,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商场偶遇,竟是出乎意料的坦然。
我的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涩,倒不是某种未完成的遗憾,而是眼神交汇的那一刻,我好像窥见了那段青春里,那个自卑、胆怯、懦弱的自己。
直到多年后,我才发现,当年懵懂的情愫不是心动,而是幼稚的我,以为和外表优越的他在一起,就能摆脱自卑的牢笼。
CRAZY RABBIT
2
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对象:B。
时间:大一。
关键词:学历自卑、PUA。
研究过程:
B是我初中就认识的学长,那时我们就很欣赏对方。
后来他高考失利,但还是上了个不错的985高校。
不巧的是同样高考失利的我,只上了个民办二本。
在大一那年,我们在一起了。
那时的B,温柔、阳光、谦逊、努力,仿佛是世间一切美好的代名词。
他不是泡在实验室,就是待在图书馆,而我也有样学样,生活就这样,向映着阳光的那头大步前进着。
和B在一起后,我变得更加有底气,似乎拥有一个优秀的男朋友,就能证明自己也不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B却一步一步走下了神坛。
他开始打压我的努力,并肆无忌惮地以调侃他人为乐。
慢慢地我发现,温柔和谦逊只是他的伪装,因为他从没把其他人放在眼里,所以他才可以居高临下地同情。
那时还不兴PUA的说法,我只觉得他的虚伪和傲慢让我极度不适。
一段理想的关系,应该给双方带来正向的影响,它不该是淹没欢笑的泪水,更不该显露出欺压威吓的獠牙。
我决定及时止损,给这段变质的感情画上句号。
B先是发了一条朋友圈,展现自己的无辜与痴情,继续营造他的人设。随后,给我传了简讯,气急败坏地咒骂我。
下一个又会是谁进入他的圈套呢?
我爱慕他的翩翩才华和人性之光,因为那是我没有的,也正是我渴望成为的。也许那时的我忘了,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无需依附谁来证明自己。
或许世上本就没有白月光,善的对立面不是恶,而是伪善。
与其追逐别人的光,不如自己成为那道光。
3
恢复色彩的世界
对象:C
时间:现在
关键词:感性与理性
研究过程:
认识C的那段时光,是我最充满负能量的时候。
我在社交软件上,透露了自己轻生的念头,正好被C看到。
用他的话说,就是当时的同理心突然爆棚,就加上了我的微信,每天尬聊两句,确定我还存活。
一来二去,我们就在一起了。
第一次见面的那个夜晚,我们在小区慢慢地散着步,路灯的暖光氤氲了他的侧脸,我看不清,只记得他外套上淡淡的烟味,很安心。
有空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出去吃喝玩乐,一年下来,我胖了20斤,他胖了30斤。
“看来还是我爱你更多一点啊。”他笑着说。
和C的相处,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故事。但那是我最自在的状态,我能感觉到我是我,我被人珍视,被人尊重。
C的出现,就像是伸出的一双手,拉着我对抗无数黑暗之渊薮,让我早已褪色的世界,得以光芒重现。
但再和谐的关系,也会有波澜。在我们的生活里,感性与理性就是这样两股势均力敌的水与火,分不清对错。
C毕业后,就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他常常会发设计图给我,问我喜不喜欢。
感性的他总会滔滔不绝地规划我们的美好未来,但这种美好,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虚无缥缈了。
“你喜欢就好了。”我总是这样回答。
未来这种东西,谁又说得准呢?
这种平淡生活里的小分歧从不曾影响我们的感情。
毕竟,浪漫的本质,就是充满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