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16:45发布
黄芪有什么药用价值能治什么病
黄芪又名北芪、绵芪,为豆科植物黄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或内蒙黄芪的根。其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黄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药材了,有很多别称,棉芪,黄参,血参,生芪等等。其功效也是很多的。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
黄芪生用,功效: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主要治疗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气虚水肿,痈疽不溃或久溃不敛。
蜜炙黄芪,功效:益气补中。主要治疗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等出血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120g;或入丸散。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确实有很好的药效。
一,黄芪有抗应激,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改善心肌氧的代谢平衡,有强心作用。
二,黄芪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血栓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并可提高造血功能,对造血和免疫系统有保护作用,能防治贫血,增强体质。
三,黄芪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对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均有治疗作用,还能改善心肌炎症状。
四,黄芪能增强脑部功能,有镇痛,镇静作用。
五,黄芪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所以说黄芪的功效确实太好了,许多中医书籍中都有用黄芪治病的良方,现在黄芪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泡黄芪茶,喝黄芪粉对许多人都有很好的作用。
黄芪除了婴幼儿,有过敏者,脾胃湿热者禁用外,其他人群都可以服用的。使用注意: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黄芪,又名绵芪,因大多生长在北方所以又叫北芪。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1米左右。茎直立,多分枝,叶片细细呈羽状;夏季开花,秋季结荚果如毛豆。根肥厚稍带木质,药作其老根(生长4年以上)。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有补气固表,利尿化湿、止汗、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血虚面色萎黄,表虚自汗,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疮疡难溃或久不收口等。
黄芪药用广泛,一般常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如黄芪与人参、当归配合可大大增加补气血的功效,以黄芪为主药的名方有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黄芪在配伍中的应用。
1,气虚自汗:黄芪15克,白术10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
2,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黄芪15克,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各10克。当归6克,水煎服。
3,病后阴伤,自汗口渴,久咳不止:黄芪15克,麦冬10克,乌梅、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
4,久泻脱肛:黄芪、山药各15克,白术、葛根各10克,升麻5克,水煎服。
黄芪是很好的补气中药,如果出现气懒无力,面色苍白等情况,都可以用黄芪泡水饮用,黄芪性温,口感也是微甜,但不能长期饮用。
中药的副作用较小,但使用不当或是配伍禁忌,都会让其副作用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比如阴虚火旺的人群或是身体对其有明显不适应症状的都不宜饮用。
那么黄芪究竟有哪些不错的功效呢?
一:补气
黄芪乌鸡汤,鲫鱼黄芪汤等都是不错的药膳,生活中要是出现较为明显气虚症状的话,那么我建议您可以在一些汤中加入少量黄芪,帮助补气,甚至会帮助解决睡眠不好,夜梦盗汗这些情况。
二:增强抵抗力
黄芪能够帮助缓解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虚汗和代谢问题,比如脾虚的情况,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症状明显的朋友常饮一些黄芪水,能够帮助增强抵抗力。
对于以上内容的补充
1:身体容易上火,阴虚火旺,经常有口咽干燥,性情暴躁的人群不宜食用黄芪。
2:身上有疮,是不能用黄芪的,性温的黄芪,很容易加重病情。
3:第一次用黄芪的时候,一定不能太过量,用量一定要谨慎,虽说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但万一您的身体对这类药材较为敏感呢?
4:饮用黄芪时,可以加一些麦冬,天冬,玉竹,这些能够帮助养阴,能够帮助缓解其温性。
黄芪是用得非常频繁十分常见的一味中药,黄芪属于补气药。它具有着益气固表,敛汗固拖,利水消肿的功效。
黄芪这一味药可以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气虚乏力,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内热消渴等等。
因此黄芪可以说是效果十分好,又深受人们熟知的一味药,现代医学还发现,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等功效。
尤其是对于那些气虚无力,食欲差湿气严重的人来说,可以用黄芪搭配白术,白术本身可以健脾燥湿,黄芪能够温中补脾气,因此通过这两个中药的搭配,能够很好地缓解脾虚湿气重的情况。
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黄芪这一味中药。对于阴虚火旺体质,血热型体质都不适合用。黄芪本身就比较温热,因此阴虚火旺体质不适合用黄芪,会加重病情。湿热体质,热毒炽盛的患者不宜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身体干瘦,阴虚阳亢的人不适合用。同时月经期间,以及感冒期间都不宜服用黄芪。
黄芪的主要功效就是补气,在临床上只要需要补气时都可以用黄芪。还有就是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也可以托毒生肌、降尿蛋白、提高免疫力、提升中气。黄芪的作用很广泛,只要配伍得当,黄芪是很好用的一味中药。
中医讲气、血,在治疗疾病时,有关气和血的调理都可以用到黄芪,黄芪一方面补气、生血,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正气防止其它治疗药物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需要长时间服用破气、活血药像三棱、莪术、虻虫时,就需要用黄芪来配伍,以免伤到正气。长期服用滋阴药物,也需要配伍黄芪来调节阴阳的平衡。
黄芪可以在复方中使用,如补气的方剂、补血的方剂、补脾胃的方剂、降糖的方剂、降蛋白的方剂,都可以加入黄芪。黄芪也可以多带带用于保健,泡水喝、煲汤都可以。黄芪的用量一般为10-60克,生用止汗、利水、托毒生肌,蜜炙后补气功效最强。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最常用的补气药之一。
药用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所以黄芪有一种豆腥味,这是黄芪的特点之一,有利于鉴别。
作为补气药家族中的一员大将,黄芪在临床上应运极其广泛,甚至已经深入厨房,成了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对于肺气虚的人群,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黄芪泡水,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既然黄芪的知名度如此之高,接下来我们一起揭秘黄芪的功效。
一、补气固表
黄芪有很好的补肺气的功效,从而起到固摄肌表的作用。经常用来治疗肺气虚引起的自汗、怕风、易感冒。
二、升阳举陷
黄芪性温,能补气、升举下陷的阳气,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气机下陷导致的胃下垂、子宫脱垂、肾脏下垂等疾病,著名的补中益气汤中的主药就是黄芪。
三、利尿消肿
除了补气的作用以外,黄芪还有利尿的作用,在水液代谢障碍的疾病中也有广泛用途。
四、托毒排脓、生肌
这是黄芪功效中的独特之处,黄芪通过补气升阳的作用,能托毒外出,促进创口脓液的排泄和创口的愈合,在外科疾病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黄芪的功效主要有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利尿消肿、托毒排脓、生肌。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黄芪又名北芪、绵芪,为豆科植物黄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或内蒙黄芪的根。其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黄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药材了,有很多别称,棉芪,黄参,血参,生芪等等。其功效也是很多的。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
黄芪生用,功效: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主要治疗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气虚水肿,痈疽不溃或久溃不敛。
蜜炙黄芪,功效:益气补中。主要治疗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等出血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120g;或入丸散。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确实有很好的药效。
一,黄芪有抗应激,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改善心肌氧的代谢平衡,有强心作用。
二,黄芪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血栓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并可提高造血功能,对造血和免疫系统有保护作用,能防治贫血,增强体质。
三,黄芪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对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均有治疗作用,还能改善心肌炎症状。
四,黄芪能增强脑部功能,有镇痛,镇静作用。
五,黄芪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所以说黄芪的功效确实太好了,许多中医书籍中都有用黄芪治病的良方,现在黄芪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泡黄芪茶,喝黄芪粉对许多人都有很好的作用。
黄芪除了婴幼儿,有过敏者,脾胃湿热者禁用外,其他人群都可以服用的。使用注意: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黄芪,又名绵芪,因大多生长在北方所以又叫北芪。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1米左右。茎直立,多分枝,叶片细细呈羽状;夏季开花,秋季结荚果如毛豆。根肥厚稍带木质,药作其老根(生长4年以上)。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有补气固表,利尿化湿、止汗、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血虚面色萎黄,表虚自汗,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疮疡难溃或久不收口等。
黄芪药用广泛,一般常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如黄芪与人参、当归配合可大大增加补气血的功效,以黄芪为主药的名方有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黄芪在配伍中的应用。
1,气虚自汗:黄芪15克,白术10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
2,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黄芪15克,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各10克。当归6克,水煎服。
3,病后阴伤,自汗口渴,久咳不止:黄芪15克,麦冬10克,乌梅、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
4,久泻脱肛:黄芪、山药各15克,白术、葛根各10克,升麻5克,水煎服。
黄芪是很好的补气中药,如果出现气懒无力,面色苍白等情况,都可以用黄芪泡水饮用,黄芪性温,口感也是微甜,但不能长期饮用。
中药的副作用较小,但使用不当或是配伍禁忌,都会让其副作用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比如阴虚火旺的人群或是身体对其有明显不适应症状的都不宜饮用。
那么黄芪究竟有哪些不错的功效呢?
一:补气
黄芪乌鸡汤,鲫鱼黄芪汤等都是不错的药膳,生活中要是出现较为明显气虚症状的话,那么我建议您可以在一些汤中加入少量黄芪,帮助补气,甚至会帮助解决睡眠不好,夜梦盗汗这些情况。
二:增强抵抗力
黄芪能够帮助缓解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虚汗和代谢问题,比如脾虚的情况,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症状明显的朋友常饮一些黄芪水,能够帮助增强抵抗力。
对于以上内容的补充
1:身体容易上火,阴虚火旺,经常有口咽干燥,性情暴躁的人群不宜食用黄芪。
2:身上有疮,是不能用黄芪的,性温的黄芪,很容易加重病情。
3:第一次用黄芪的时候,一定不能太过量,用量一定要谨慎,虽说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但万一您的身体对这类药材较为敏感呢?
4:饮用黄芪时,可以加一些麦冬,天冬,玉竹,这些能够帮助养阴,能够帮助缓解其温性。
黄芪是用得非常频繁十分常见的一味中药,黄芪属于补气药。它具有着益气固表,敛汗固拖,利水消肿的功效。
黄芪这一味药可以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气虚乏力,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内热消渴等等。
因此黄芪可以说是效果十分好,又深受人们熟知的一味药,现代医学还发现,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等功效。
尤其是对于那些气虚无力,食欲差湿气严重的人来说,可以用黄芪搭配白术,白术本身可以健脾燥湿,黄芪能够温中补脾气,因此通过这两个中药的搭配,能够很好地缓解脾虚湿气重的情况。
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黄芪这一味中药。对于阴虚火旺体质,血热型体质都不适合用。黄芪本身就比较温热,因此阴虚火旺体质不适合用黄芪,会加重病情。湿热体质,热毒炽盛的患者不宜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身体干瘦,阴虚阳亢的人不适合用。同时月经期间,以及感冒期间都不宜服用黄芪。
黄芪的主要功效就是补气,在临床上只要需要补气时都可以用黄芪。还有就是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也可以托毒生肌、降尿蛋白、提高免疫力、提升中气。黄芪的作用很广泛,只要配伍得当,黄芪是很好用的一味中药。
中医讲气、血,在治疗疾病时,有关气和血的调理都可以用到黄芪,黄芪一方面补气、生血,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正气防止其它治疗药物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需要长时间服用破气、活血药像三棱、莪术、虻虫时,就需要用黄芪来配伍,以免伤到正气。长期服用滋阴药物,也需要配伍黄芪来调节阴阳的平衡。
黄芪可以在复方中使用,如补气的方剂、补血的方剂、补脾胃的方剂、降糖的方剂、降蛋白的方剂,都可以加入黄芪。黄芪也可以多带带用于保健,泡水喝、煲汤都可以。黄芪的用量一般为10-60克,生用止汗、利水、托毒生肌,蜜炙后补气功效最强。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最常用的补气药之一。
药用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所以黄芪有一种豆腥味,这是黄芪的特点之一,有利于鉴别。
作为补气药家族中的一员大将,黄芪在临床上应运极其广泛,甚至已经深入厨房,成了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对于肺气虚的人群,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黄芪泡水,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既然黄芪的知名度如此之高,接下来我们一起揭秘黄芪的功效。
一、补气固表
黄芪有很好的补肺气的功效,从而起到固摄肌表的作用。经常用来治疗肺气虚引起的自汗、怕风、易感冒。
二、升阳举陷
黄芪性温,能补气、升举下陷的阳气,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气机下陷导致的胃下垂、子宫脱垂、肾脏下垂等疾病,著名的补中益气汤中的主药就是黄芪。
三、利尿消肿
除了补气的作用以外,黄芪还有利尿的作用,在水液代谢障碍的疾病中也有广泛用途。
四、托毒排脓、生肌
这是黄芪功效中的独特之处,黄芪通过补气升阳的作用,能托毒外出,促进创口脓液的排泄和创口的愈合,在外科疾病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黄芪的功效主要有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利尿消肿、托毒排脓、生肌。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