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小寒养生-温肾阳,固培元

2021-01-08 14:49发布


小寒养生温肾阳,核桃杜仲虫草汤;

三九御寒慎冬练,减肥少甘多清淡;

艾灸膏方固培元,大道从简法自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较寒冷的日子,土壤冻结,河流封冻,有“数九寒天”和“冷在三九”之说。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

小寒连大吕 / 欢鹊垒新巢

一番春意换年芳


2021

在小寒节气,应该滋养肾阳、培元固本。注意合理进补,切勿贪恋油腻、辛辣的食品。饮食应该“减甘增苦”,日常饮食可选择高热量、性偏温的食物,选择栗子、大枣、桂圆、淮山药、莲子、枸杞等。但体质偏热、偏实及容易上火者,则注意凉热的合理搭配,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如杜仲虫草汤。少食性寒凉的中药,以免伤脾胃阳气。

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起居“三防”:一防寒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腹部保暖、膝部保暖和脚部保暖,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较为合适。二防感冒。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增强御寒能力。三防燥。补水也很重要,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也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冬练三九”,运动原则是:一要日出后开始锻炼,二是准备运动不可少;运动要适度,莫要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冬病冬治”穴位贴敷疗法。

“三九”是冬至后的三个九天,是一年中较冷的时间段。冬至日我们将经历较短的白天和较长的黑夜,自冬至日后,阳气将逐渐生长,并有逐渐上行发展的趋势,中医称之为“一阳生”。“冬病冬治”三九贴,即在“三九”天里,将配制好的中药以外敷的方式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每九天贴治一次,以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三九贴贴敷时间:

头九 20年12月21日——20年12月29日

二九 20年12月30日——21年1月7日

三九 21年1月8日——21年1月16日



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

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

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要保暖,睡前要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他万物无法生存。

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同时应节制房事,《寿世保元》中指出:“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

故应节嗜欲,止声色,调摄精神,使人阴阳协调,气血冲和,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精神调养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冬季受到使用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容易“上火”,情绪也易发生变化。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绪调节。

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

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

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饮食调养

根据中医“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膳食原则中应多吃温性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以补心气、固肾气。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可选食:糙米、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榖豆类;

青菜、豆腐、木耳、核桃、大枣、栗子、梨、苹果、桔子、香蕉、山楂、甘蔗、红薯、生姜、韭菜、大蒜、花椰菜等蔬果;

牛羊肉、鹿肉、蹄筋、鸽、鹌鹑、乌鸡、鹅肉、鸭肉、猪腰子及海参、鳝鱼、鲤鱼、鲫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多饮豆浆。

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

对于身体虚弱、慢性病患者,冬季也是运用中药汤药或膏方调理的好时机,俗语云“冬天进补,春来打虎”。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池晓玲说,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

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锻炼强身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中医素有食补不如气补之说,事实证明,冬季适当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补阳光照射不足,冬季起床后用凉水洗手、洗脸,这对身体有益,可“唤起阳气”增强耐寒抵抗力,对适应环境变化有所帮助,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

︱简便易行的冬日健身法

1. 晨起或睡前叩齿50下左右,舌在口内左右转动各5圈,鼓漱40次左右,分二三次咽津液入丹田。

2. 调息入静后,再练吹字功40次左右。

3. 吸气时两手经腰后上提至胸前、耸肩,呼气时念吹字(不出声),提肛收腹,脚趾抓地,两手由胸前落至膝,屈膝半蹲。

4. 然后,双手攀足,站立或直腿,双手下按足背或抓脚趾,稍停,反复慢做10次左右。

5. 再搓腰50-100次,最后倒退走半小时左右。

也可学打太极拳或拍打功、疏通经络功等;或做慢跑、散步、跳绳、球类等到运动项目。但不可运动过量,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 

预约方式及咨询电话

西安市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门诊三楼中医科(85910588)




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人员简介





刘亚绒 中医师 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医近二十年,擅长应用中医方法治疗妇科痛经、带下病、不孕症、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和慢性胃肠炎、慢性胆囊炎,并针药结合治疗斑秃、肥胖症等;对于痤疮、黄褐斑以及小儿咳喘、消化不良等疾病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翟璐 中医师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 医学硕士 师从浙江省名中医王真教授 陕西省保健协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系咳喘疾病、胃肠病、妇科、小儿病等,对慢性咳嗽、哮喘、支扩、慢性阻塞性肺病、月经失调、带下及消化功能失调、脱发、肥胖等疾病效果显著。











鲁攀 中医师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医学硕士,师从四川省名中医李明权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结石、水肿、虚劳等肾脏疾病。对咽炎、慢性咳嗽、小儿咳嗽及消化不良、妇科病、脾胃病、胆囊炎及脱发等疾病也有独到的见解及显著的疗效。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