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询美国GNC健安喜深海鱼油的防伪来辨别真假?

2021-01-13 11:34发布

付费偷看设置
发送
2条回答
李自铭
1楼 · 2021-01-13 12:22.采纳回答

原装GNC产品均没有防伪标签,因此无法查询真伪。如何辨别GNC深海鱼油真假,建议进入美国GNC深海鱼油产品展示页,观看产品实拍讲解视频:

千月
2楼-- · 2021-05-01 13:44

我们总说深海鱼油对高血压很好,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小编给大家来科普一下。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高血压?

u=3358259031,4064493888&fm=26&gp=0

高血压是因为血管里面血脂积累,导致血管越来越小。就好比你把一个水管捏扁,这样里面的水压就很大是一个原因。血管变小,血压也就随之变大了,就和下面这个图一样

长期以往严重的话,甚至会堵塞血管

深海鱼油的作用就是在于里面的DHA和EPA,这些成分可以溶解血脂,从而疏通血管

血管疏通了,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

所以有人说吃一年鱼油足够抵过一次庞大的心脏手术!

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款澳洲最好的深海鱼油

“深海鱼油”因为被传能健脑,能预防心脑血管病,一直是讨喜的保健品,因为它含有欧米伽3 不饱和脂肪酸,包括 EPA 和 DHA 两种。其中的EPA,可以调节血脂,增加「好胆固醇」的比例,DHA,则主要作用于大脑。

但是,鱼油中并不是 100% 都是上述两种物质,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工艺损耗,大量的 DHA 和 EPA 会流失,在保健品中,有效的 EPA 和 DHA 含量大约只有 30%,即便如此,这两个有效成分的价值,一直被质疑:

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开展过一项关于服用鱼油的随机对照实验,调查结果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鱼油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这个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

对深海鱼油的追捧,起于上世纪90 年代,当时宣传爱斯基摩人靠吃深海鱼,才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质疑:2005 年,医学顶级期刊《JAMA》上刊登文章,研究者对 200 名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发现吃鱼油并没有降低他们各种心血管症状发生的概率。此后,各种反对和赞成鱼油之声不断,但总体来说,认为鱼油效果不大的文章,占了多数。

2012年,医学领域最好的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鱼油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症状的发生。不久前,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JACC》也发布了研究结果,服用鱼油并不能减少心律失常患者的房颤复发风险……就目前看来,反对鱼油的观点占了上风,但尚未提及对身体的伤害。

就在此前,格拉纳达大学(UGR)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证明,鱼油的长期摄入,会损害肝脏,并可能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总的来说,鱼油确实有它的好处,比如调节血脂,降低甘油三酯确实有效;但是,对于肝脏本身就不好的人来说,鱼油吃多了有损害肝脏功能的风险。

近年来,鱼油一直作为一种保健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销售,一些宣传资料将其介绍的无所不能,号称对心脑肝胆脾肺肾等各脏器均有保护作用。这样的宣传是不靠谱的。基于现有研究结果,鱼油的保健作用远不像宣传的那样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更无可靠的治疗作用。

刚刚公布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表明,补充以n-3脂肪酸为主要成分的深海鱼油对心血管病没有防治作用。这项荟萃分析共涉及78000例冠心病、卒中或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无论对于哪些患者,补充鱼油都不能降低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原文参见:JAMA.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8, 2018. doi:10.1001/jama.2018.2498)。有专家评论称,这是“钉在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意指这项荟萃分析彻底否认了鱼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3脂肪酸。现有研究显示,鱼油的主要疗效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于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均无可靠的预防或治疗作用。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最应该做的是合理饮食、规律性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如果生活习惯不健康,任何保健品均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如果甘油三酯轻度增高,通过上述措施即可将其控制在理想范围;如果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超过5.6 mmol/L),可以选用贝特或高纯度鱼油制剂,但后者疗效明显弱于贝特。若患者胆固醇升高,应用鱼油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此时应该服用他汀。

如果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所有患者均需应用他汀,这些患者服用鱼油不能起到可靠的治疗作用。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鱼油未被证实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有的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听信虚假宣传,拒绝服用他汀而应用鱼油,这是错误的。

在安全性方面,鱼油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没有副作用,大量服用鱼油可以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也可以发生肝脏转氨酶增高(提示肝脏损害)、肌酸激酶升高(提示肌肉损害)甚至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长期大量服用鱼油还可以降低免疫活性、降低抗感染能力。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长期大量服用鱼油还可增加热量摄入,对这些人是弊大于利的。有的宣传资料声称鱼油具有保肝作用,实际上患有肝病的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鱼油,这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器械不做,售后麻烦;服饰不做,花样麻烦;食品最省事,吃完喝完就消化了,效果全凭各人感觉。”

这几年来,市场上蹭蹭蹭冒出了好多各式各样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什么猴头菇饼干、海参口服液、果蔬饮品······

变身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之后不仅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数倍,还被一些商家在宣传中附加上各种神奇的功效,而成为市场中的“奢侈品”。买了送人似乎也显得更加“高大上”,有面子了。

但问题是,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到底跟食品差在哪?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呢?

那些“神奇”的保健品

其实,保健食品是特殊的食品种类,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用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一般都有特定的食用范围。而一般食品则不会强调特定的功能,也不会有特定的食用范围要求。

保健,不代表一定有治疗的功能,也就是说保健食品不同于药品。保健食品仅仅用于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亚健康的状态,而药品则是用于治疗的、有目的性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然而,这样明确的规定并不能阻止保健食品行业乱象丛生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声称具有减肥、以及壮阳效果等的保健品。

而最常见的问题便是虚假且夸张的广告。早在今年的4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2015年4月份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公告。其中,一款“苗红蜂胶软胶囊”的保健食品,利用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证明,断言或保证、夸大保健食品功效,声称是对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流感、肿瘤、各类炎症的克星,严重涉嫌违法。

当然,还有非法添加非保健食品的原料的药物成分。2008年,有报告在据称由木瓜制成的天然减肥产品StarCaps中发现了强利尿剂成分,随后各大保健品连锁店纷纷将其下架。

比虚假宣传更可怕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安全的。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曾指出,有些保健品短暂的药效背后,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长久危害,甚至导致死亡。例如在膳食补充剂产品中添加泻药以及伟哥等药品的有效成分。那些声称能增强男性性能力的保健品所包含的伟哥有效成分可能高出建议剂量的7倍,而有些类似物甚至尚未通过人体安全测试。

3月20日,海南三亚某购物中心的人参制品。 (新华社记者 郭程/图)

还有可以放心吃的保健品吗

尽管在国外,功能性食品(包括了膳食补充剂产品)和保健食品是一样的,但是在国内,我们对于保健食品的定义更为严格且范围小,不包括功能性食品。在中国,保健食品要上市,必须经过严格的准入门槛,要有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颁发的健品许可证。通过国家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会在外包装盒的上方标出天蓝色的犹如“帽子”的保健食品专有标记,同时,还会有“健字号”和生产批文等字样。

更重要的是,按照国家食药监局的规定,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的功能只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 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等27种,我们经常听到的壮阳补肾、活血通络、益气固本根本就不在此列。

当然,有些人会问,那进口的怎么办?

以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台湾为例,其保健食品同样要走进口保健食品的通道。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调研,台湾消费量较大的保健食品分别为调节血脂类、改善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功能、保肝、调整血糖类产品。台湾男性消费者主要关注内部器官保健,如肝肾、肠胃和眼睛等方面,女性则偏重外观保健,主要是抗氧化和减肥等方面。

尽管对保健食品功效要求相近,但台湾宣传更为“大尺度”。其得以进入市场的保健食品也要按照规定的执行。也就是说,那些进口的、宣传得热火朝天的保健食品,购买的时候仍是要认清标志,避免被“进口”二字忽悠。

保健品为什么这么火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慢性发病率的明显上升、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免疫功能的下降,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提高,这些内外因素都使得保健食品市场的需求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加剧,不少违规企业巧妙地抓住了消费者对于保健常识的缺乏。

不科学的功效表述、夸大产品功效和适应范围、假借医疗科研院所名义或以专家、患者名义和形象做功效证明进行虚假宣传等宣传方式五花八门,特别是针对壮阳、补肾等广告,在一些电台节目中甚至言语露骨,对于渐渐步入老年的人来讲,盲目相信权威等观念成为了“鸡蛋上的那条缝”。

从国家食药监局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近几个月新审批通过的保健食品中,增强免疫力的功能产品依旧占了大头。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预防疾病”的概念在未来将会更广泛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健康保健和预防需求下,询问专业人员的意见,拒绝夸张广告,提高辨识度应是最重要的。

与其天天服用深海鱼油,有时还不如直接吃鱼来得“保健”。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