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压力吗,怎么理解它

2021-05-12 09:15发布


付费偷看设置
发送
2条回答
里脊肉
1楼 · 2021-05-12 09:25.采纳回答

要理解压力,就要理解什么是压力源。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生物应激源、精神应激源和社会环境应激源。

生物应激源,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身体创伤和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感染、噪音、体温变化等。

精神压力,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外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历、道德冲突、长期生活经验导致的不良人格心理特征(易受暗示、偏执、嫉妒、责任、后悔、怨恨等长期社会压力源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物。包括纯粹的社交(重大的社会变化,破裂的重要人际关系等。)以及自身条件导致的人际适应问题,比如如何改变因社会交往不畅而产生的压力,心理咨询师会先帮助来访者了解他的压力源,找到自己的主要压力源,然后根据压力反应的干预调整,帮助来访者达到解决压力问题的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这些麻烦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

QQ图片20210512092438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压力吗,怎么理解它?

首先说一下压力的来源。最简单的划分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种压力源称为生物压力源。指一些直接影响我们生存和生命延续的事件。包括身体创伤或疾病、饥饿、睡眠不足、噪音、体温变化等等。

关于睡眠剥夺,前苏联的官方曾经做过一个不人道的睡眠剥夺实验,五天不睡觉,人就会失去理智,发疯。

心理学家做过剥夺梦的实验,证明如果被试被剥夺了梦,第二天醒来会感觉不舒服,好像没睡好,会感到不安。第二天继续实验时,被剥夺的人会出现记忆丧失和抑郁,影响健康。

剥夺梦境几天后,让参与者好好睡一觉,让他随便做梦,醒来后症状全部消失。可见,不做梦会扰乱他正常的生活秩序,对他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种压力源称为精神压力源或心理压力源。指的是一些会影响你正常精神需求的内部或外部事件。比如你担心什么,就会焦虑。我们现在听到越来越多关于抑郁症的事情,或者说我们自己也经历了抑郁症。总之,思想、情感、道德,以及长期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导致的不良心理特征,都是精神压力。

第三个压力源叫做社会压力源。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别人。我们的出生与父母有关,我们的生活与家人和朋友有关,我们的学校与老师和同学有关,我们的工作与领导同事有关。我们应该与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会甚至世界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总结起来就是和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或者环境联系,属于社会范围。通过这些渠道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压力。


和风
2楼-- · 2021-06-29 11:17

u=2021521781,227032786&fm=26&fmt=auto&gp=0

01

有赢的实力,却输在状态上

新一季《奇葩说》中,节目组邀请了往季的“老奇葩”,与海选的新手“新奇葩”pk,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经验老道的臧鸿飞意外输给了一个学生。

辩论的时候,看得出来飞飞很紧张,表情严肃,说话非常不流畅,以至于直接拿起了稿念,拿稿的手也直哆嗦。

而对面的学生就显得非常轻松自如,说着一口很多人听不懂的“川普”,逆风翻盘。采访中,他坦言,其实“我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马东、蔡康永都很看好臧鸿飞,凭他的经验和实力,本可以轻松赢对方,为什么会“死”在一个毫无经验的学生手上?

根本原因在于,他一开始就给了自己很多预设和压力:

“我是老奇葩,我不能输啊”

“我不会是第一个走的老奇葩吧”

“我觉得心非常累,我想回家了”

还没上场,已经给自己很大的包袱,整个人很容易就乱了阵脚,节奏完全被对方打乱。有赢的实力,却输在状态上。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像飞飞一样,总有意无意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总告诉自己:

“这个项目很重要,我一定不能搞砸了”

“明天有个聚会,好怕自己冷场”

“到了该结婚成家的年纪,没房没车没存款没对象”

过大的压力让我们非常焦虑,活得很“累”,甚至不想继续努力,在本该展示自己的关键时刻发挥失常,本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却表现不如人意,本可以打开的思路被堵得死死的。

为什么你总是比别人感受到更多压力?为什么你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什么明明想要放轻松但就是做不到?

压力的背后,可能是你对自己要求很高,不允许出错,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失败,害怕未知,最害怕的,是压力的负面影响,于是越想减压,压力反而更大……压力往往是自己给自己的,而对压力背后来源的觉察和认知,是减压第一步。

02

压力累积,终会爆发“压力病”

给自己压力很大的人,还会经常体验到沮丧、烦躁、易怒、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消耗这种负面情绪的方式,通常有两种。

一是向内攻击。

因为理性,我们通常会把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躁、心烦这些感受压抑下来,闷在心里。到了晚上,身体很疲惫,但就是反反复复睡不着,被压抑的感受有时会变成梦境,甚至是噩梦,影响睡眠质量。

长此以往,整个神经系统陷入紊乱,在你不知觉中演变成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等情绪病。

二是向外攻击。

压力大的人,心里很难受,有很多说不出的苦。当自己压制不住时,就会无意识中转移给别人。忍不住发火,发脾气,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关系的紧张,又会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加重负面情绪,从而更加容易发生情绪病。

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的研究也指出,到了50岁,5年前曾经表示自己工作压力大的人,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要高出两倍,工作强度大的人,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要高出70%。

更值得注意的是,超标的压力,还会让我们身体处在随时准备“战斗”状态,消耗大部分能量,引发一系列的身体反应。

刚开始你会发现自己爱掉头发、爱忘事、肩颈酸痛,时间越长身体的不适感越发频繁,直到发生细胞病变,比如糖尿病、肠癌、胃癌、脑梗、心梗等等。对情绪天生更加敏感的女性,更容易发生乳腺、子宫等器官病变。

一份美国成年人的调查:过去一年里,你承受了多少压力?并花了8年的时间持续追踪这3万人,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承受极大压力的人,死亡的风险增加了43%。

33岁复旦女教师于娟,生活总伴随着忙碌和高压,患癌后感慨“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压力,都是浮云”

深圳36岁的IT精英长期加班,突然不适,猝死在酒店马桶上苏州24岁的工程师因压力过大猝死,没有不良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40岁的军区团长,强忍着胃疼顶住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搞清一个问题通宵达旦,检查时已是胃癌晚期……越来越多人人生还未过半,生命已经走到尽头,类似这样的新闻让我们胆颤心惊,甚至开始担心自己。

如果说现代社会压力无法避免,那么如何科学地给自己减压,就是我们每个人躲不开的必修课。改变向内、向外的攻击方式,从行为上及时排解压力,避免积久成疾,是减压的第二步。

03

压力太大,我该怎么办?

你可能也跟大多数人一样,懂得了很多类似的道理,也尝试了很多种减压方式,比如逛街、玩游戏、刷剧、大吃一顿,最后发现,事情一到眼前,压力照旧涌上来。

逃避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用错误的方法去减压,反而会增加我们的压力,长此以往,还会让我们养成坏习惯,习得不健康的压力应对模式:

别人能自如地切换工作和生活状态,尽情放松,你心里总压着一块石头,即使离开工作环境,也没办法放松,没心思做别的事情别人总能轻松搞定事情,你却一遇到事情就心里发慌,害怕自己搞砸,无形中给自己更多压力别人懂得调节自己的压力,你却压力越大越拖延,越拖延压力越大,恶性循环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让我们可以有效释放压力,每天抽出20分钟快速减压呢?有没有一种方式,长期训练,能从根本上提高抗压能力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Richard S. Lazarus)认为,心理压力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压力的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压力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因此,真正有效的减压,需要结合正确认知+正确的减压方式,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从源头上得到改变。

抑郁症的误诊率不高,但是漏诊率却高达80%,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组数据表明,全世界50亿人口中,约有12%有心理问题,而99.1%的病人以躯体的不适为主诉到医院就诊,有些病人会自行处理,觉得是社会压力大,心态不好导致的失眠、情绪低落等,往往不去医院去治疗,延误病情,我们常说的量表测试,它只是一种量化反应,不代表能确诊,更不能作为用药和治疗的依据。

有哪些症状才能确诊为抑郁症?

典型症状:心情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者疲劳感等。

其他常见症状:集中注意和注意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渺茫、悲观、自杀或自伤观念和行为、失眠、食欲不振。

如果您出现了以上两条典型症状和至少两条其他常见症状,基本上可以确诊为抑郁症了。

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怎么判断?

轻度:典型症状至少两条,其他症状2条,且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困难,对患者社会功能有影响中度:至少2条典型症状和3条其他症状,且患者的日常工作、社交、家庭活动有困难重度:典型症状3条。4条及以上其他症状,除了在有限范围内,患者几乎不可能进行社交、工作和家务劳动活动。

很多都关心抑郁症的疗效和后期预防,其实随着对病情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用药的发展,大部分人都能很好的控制,但是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心理治疗带来的不稳定性一直困扰着抑郁症患者,时而的复发更是加重了负担,因此现在各大医院都推荐经颅磁物理治疗,安全无副作用,能很好的改善脑环境,抑郁不是心病而是脑部疾病,因此如果早发现就要及早治疗,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尽快融入社会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