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10:30发布
用刮痧治中暑,真的管用吗,知道的朋友说说看呢
中暑,又称“发绀”,是夏季经常发生的急性精神疾病:轻度症状为出汗、口渴、乏力、头晕、眩晕、耳鸣、恶心、心脏骤停、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动作不协调等。严重的症状有头痛、麻木、定向障碍、定向障碍、不能自主运动、皮肤灼热和发红等。
中暑时,除了一些简短的急救措施外,如及时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让他喝温开水或糖开水加盐(600 ml水中加一茶匙盐)等。人们通常选择使用白香正气液等药物进行缓解和治疗。
中医以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理论为指导,遵循“治未病”的原则。中暑也可以通过点穴和刮痧来预防和治疗。中医认为,对经络的强烈刺激,可以及时排除湿邪,起到醒神、救晕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使经络中的气畅通。
点穴急救可以按摩太阳穴(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以上)。如果用药油按摩,效果更好。晕倒的话可以用指甲刺激水沟点中沟中线1/3 ~ 2/3的交接处;缓解胸部不适,可按内关穴(中点昏迷者约两指宽向上,可用指杵按百会穴(中点、中冲穴两耳尖相连[中指尖中央巴戎泉穴脚前凹陷处,即第二、三趾缝头端与脚后跟连接处的前三分之一处),中暑者可同时使用西瓜皮或湿巾。
如何用刮痧治中暑,真的管用吗?
刮痧和急救在中暑的早期,大多数患者都有疼痛、腹胀、头晕的感觉,中医称之为“0”。必须尽快进行刮削处理。刮痧时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颈中线、颈两侧至肩)、背(背中线、背两侧)、胸(胸中线、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凝胶窝)等。胸部由内而外刮,其余部分由上而下刮。
刮一部分,再刮一部分,一般刮3-5分钟,以紫红色痂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注意不要强行结痂。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刮之前,准备一碗热水,在热水中加入两勺香油,然后取一把光滑的勺子、铜币或铜币,蘸上适量的油和水,然后从患者的背心开始,轻轻刮下,逐渐用力。如果勺子干了,可以蘸油蘸水再刮。直到局部皮肤变红肿胀,或出现紫黑色斑点,患者才醒来,感觉轻快。
需要强调的是,刮的时候要选择阴凉的地方,而不是有风的地方;最好使用边缘光滑的刮具,如水牛角板、嫩竹板、瓷片、瓷碗、硬币、铜币、玻璃棒、笔尾等;为避免划伤皮肤,刮削工具和刮削部位必须涂上润滑剂,如芝麻油、滑石粉、茶油、红花油等。
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或者温糖盐水,休息15-20分钟,30分钟内避免洗冷水澡;如果病情较重,出现剧烈腹痛,不能上吐下泻,可以用温开水服洁癖回春丹以除秽。
中暑俗称“发痧”,是发生在夏季或高温作业下的一种急性病,人们在夏季暑热环境下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体质虚弱,过度劳累,元气亏虚,暑热乘虚而入。
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
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祛除表邪治疗中暑的方法为刮痧。
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操作呢?
今天,分享了一篇生活中治疗中暑的刮痧方法如下:
刮痧工具:
表面光洁,适合人体各部位刮痧的需要,有刮痧板、刮痧梳、刮痧棒,紧急情况下甚至是瓷勺、一元硬币等。
基本手法:
用刮痧板的薄边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直行或横行的反复刮拭,刮拭部位应尽量拉长,直线往返,用力均匀,干脆利索,操作一气呵成,应尽可能让患者皮肤出痧。
刮痧步骤:
(1)刮痧体位选择,刮痧时体位选择,应便于术者操作和患者自感舒适且能同时持久地保持该体位为主,如可以采用坐位、仰靠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站立位等,(2)刮痧部位的操作程序,选择刮拭部位后,刮拭部位应先由头部(从太阳穴———风池穴;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方式向全头刮拭);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肩上);
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
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
上肢(肩、臂、肘窝),
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向下刮,胸部由内向外刮,刮痧角度是以刮痧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90°,
(3)刮痧时间,刮拭时每个部位3-5min,或以刮出皮肤紫红为度,(4)刮痧后的处理,出痧后让患者饮1杯温开水(淡糖盐水),休息15-20min再离开。
医案例举
陈某,女,20岁,学生。
夏秋之交,天气闷热,上体育课时,该患者先觉头痛头晕,郁闷、恶心、伴身热、少汗、心悸,全身疲乏,肌肤灼热,两眼发花,继而昏倒在地;脉象洪大而数,症属暑热湿浊、郁于肌表、壅遏经络,阴阳失调。
师生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之处,施以刮痧疗法,稍后诸症悉平。
医嘱用淡糖盐水,频频饮之,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休息24h而愈。
刮痧虽非针药疗法,但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其施术部位是人体体表,属经络中的皮部,《素部,皮部论》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
因此在暑热夹湿郁于肌表或触犯心包之际,采用刮拭人体特定皮部出痧,能将表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
现代医学也表明,刮痧的出痧过程,不仅能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运增强,还能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出,以利于机体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刮痧应避免风扇直接吹暴露之皮肤;出痧后24h之内忌洗凉水澡;刮痧时需随时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天气逐渐炎热,大家外出注意防暑防晒哦~
顺便备个刮痧板,平时还能点点穴、排排毒,悄悄的告诉你,面部刮痧还能美容、消除眼部疲劳呢。
盛夏季节,容易发生中暑。在发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
刮痧疗法虽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方法,但实际上它却蕴含着中医经络理论。刮痧讲究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祛除邪气气,以增强肌体目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为目的。中医认为五脏之系皆附于背(即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闩.邪气上行则逆,下则通。通过向下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
刮痧疗法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治疗中暑,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方法:刮拭颈项胸背前后,前后,施力由轻到重,从头顶侧向足跟方向刮拭。如无专用工具,了,可用硬币涂抹万金油或清凉油,刮拭面尽可能拉长,待皮表出现斑点(痧),色鲜红或著红,有明显疼痛时,再寻痛点短刮加强至皮色变得更深暗为止。
目前是盛夏季节,天气闷热,容易发生中暑。在发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
刮痧能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除邪气,以增强肌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以刮痧疗法治疗中暑,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方法:刮拭颈项胸背前后,施力由轻到重,从头顶侧向足跟方向刮拭。如无专用工具,可用硬币涂抹万金油或清凉油,刮拭面尽可能拉长,待皮表出现斑点(痧),色鲜红,有明显疼痛时,再寻痛点短刮至皮色变得更深暗为止。
刮痧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中暑,又称“发绀”,是夏季经常发生的急性精神疾病:轻度症状为出汗、口渴、乏力、头晕、眩晕、耳鸣、恶心、心脏骤停、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动作不协调等。严重的症状有头痛、麻木、定向障碍、定向障碍、不能自主运动、皮肤灼热和发红等。
中暑时,除了一些简短的急救措施外,如及时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让他喝温开水或糖开水加盐(600 ml水中加一茶匙盐)等。人们通常选择使用白香正气液等药物进行缓解和治疗。
中医以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理论为指导,遵循“治未病”的原则。中暑也可以通过点穴和刮痧来预防和治疗。中医认为,对经络的强烈刺激,可以及时排除湿邪,起到醒神、救晕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使经络中的气畅通。
点穴急救可以按摩太阳穴(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以上)。如果用药油按摩,效果更好。晕倒的话可以用指甲刺激水沟点中沟中线1/3 ~ 2/3的交接处;缓解胸部不适,可按内关穴(中点昏迷者约两指宽向上,可用指杵按百会穴(中点、中冲穴两耳尖相连[中指尖中央巴戎泉穴脚前凹陷处,即第二、三趾缝头端与脚后跟连接处的前三分之一处),中暑者可同时使用西瓜皮或湿巾。
如何用刮痧治中暑,真的管用吗?
刮痧和急救在中暑的早期,大多数患者都有疼痛、腹胀、头晕的感觉,中医称之为“0”。必须尽快进行刮削处理。刮痧时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颈中线、颈两侧至肩)、背(背中线、背两侧)、胸(胸中线、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凝胶窝)等。胸部由内而外刮,其余部分由上而下刮。
刮一部分,再刮一部分,一般刮3-5分钟,以紫红色痂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注意不要强行结痂。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刮之前,准备一碗热水,在热水中加入两勺香油,然后取一把光滑的勺子、铜币或铜币,蘸上适量的油和水,然后从患者的背心开始,轻轻刮下,逐渐用力。如果勺子干了,可以蘸油蘸水再刮。直到局部皮肤变红肿胀,或出现紫黑色斑点,患者才醒来,感觉轻快。
需要强调的是,刮的时候要选择阴凉的地方,而不是有风的地方;最好使用边缘光滑的刮具,如水牛角板、嫩竹板、瓷片、瓷碗、硬币、铜币、玻璃棒、笔尾等;为避免划伤皮肤,刮削工具和刮削部位必须涂上润滑剂,如芝麻油、滑石粉、茶油、红花油等。
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或者温糖盐水,休息15-20分钟,30分钟内避免洗冷水澡;如果病情较重,出现剧烈腹痛,不能上吐下泻,可以用温开水服洁癖回春丹以除秽。
中暑俗称“发痧”,是发生在夏季或高温作业下的一种急性病,人们在夏季暑热环境下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体质虚弱,过度劳累,元气亏虚,暑热乘虚而入。
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
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祛除表邪治疗中暑的方法为刮痧。
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操作呢?
今天,分享了一篇生活中治疗中暑的刮痧方法如下:
刮痧工具:
表面光洁,适合人体各部位刮痧的需要,有刮痧板、刮痧梳、刮痧棒,紧急情况下甚至是瓷勺、一元硬币等。
基本手法:
用刮痧板的薄边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直行或横行的反复刮拭,刮拭部位应尽量拉长,直线往返,用力均匀,干脆利索,操作一气呵成,应尽可能让患者皮肤出痧。
刮痧步骤:
(1)刮痧体位选择,刮痧时体位选择,应便于术者操作和患者自感舒适且能同时持久地保持该体位为主,如可以采用坐位、仰靠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站立位等,(2)刮痧部位的操作程序,选择刮拭部位后,刮拭部位应先由头部(从太阳穴———风池穴;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方式向全头刮拭);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肩上);
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
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
上肢(肩、臂、肘窝),
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向下刮,胸部由内向外刮,刮痧角度是以刮痧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90°,
(3)刮痧时间,刮拭时每个部位3-5min,或以刮出皮肤紫红为度,(4)刮痧后的处理,出痧后让患者饮1杯温开水(淡糖盐水),休息15-20min再离开。
医案例举
陈某,女,20岁,学生。
夏秋之交,天气闷热,上体育课时,该患者先觉头痛头晕,郁闷、恶心、伴身热、少汗、心悸,全身疲乏,肌肤灼热,两眼发花,继而昏倒在地;脉象洪大而数,症属暑热湿浊、郁于肌表、壅遏经络,阴阳失调。
师生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之处,施以刮痧疗法,稍后诸症悉平。
医嘱用淡糖盐水,频频饮之,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休息24h而愈。
刮痧虽非针药疗法,但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其施术部位是人体体表,属经络中的皮部,《素部,皮部论》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
因此在暑热夹湿郁于肌表或触犯心包之际,采用刮拭人体特定皮部出痧,能将表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
现代医学也表明,刮痧的出痧过程,不仅能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运增强,还能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出,以利于机体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刮痧应避免风扇直接吹暴露之皮肤;出痧后24h之内忌洗凉水澡;刮痧时需随时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天气逐渐炎热,大家外出注意防暑防晒哦~
顺便备个刮痧板,平时还能点点穴、排排毒,悄悄的告诉你,面部刮痧还能美容、消除眼部疲劳呢。
盛夏季节,容易发生中暑。在发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
刮痧疗法虽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方法,但实际上它却蕴含着中医经络理论。刮痧讲究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祛除邪气气,以增强肌体目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为目的。中医认为五脏之系皆附于背(即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闩.邪气上行则逆,下则通。通过向下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
刮痧疗法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治疗中暑,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方法:刮拭颈项胸背前后,前后,施力由轻到重,从头顶侧向足跟方向刮拭。如无专用工具,了,可用硬币涂抹万金油或清凉油,刮拭面尽可能拉长,待皮表出现斑点(痧),色鲜红或著红,有明显疼痛时,再寻痛点短刮加强至皮色变得更深暗为止。
目前是盛夏季节,天气闷热,容易发生中暑。在发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
刮痧能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除邪气,以增强肌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以刮痧疗法治疗中暑,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方法:刮拭颈项胸背前后,施力由轻到重,从头顶侧向足跟方向刮拭。如无专用工具,可用硬币涂抹万金油或清凉油,刮拭面尽可能拉长,待皮表出现斑点(痧),色鲜红,有明显疼痛时,再寻痛点短刮至皮色变得更深暗为止。
刮痧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