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10:20发布
听说冬天洗澡也会中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冬天也会中暑?是的,你没听错。中暑是只发生在夏天的情况,难道冬天也会发生?很多人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中暑是一种以中枢体温功能障碍和长期高温热辐射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特别是伴有高湿、通风不良和体力劳动。事实上,中暑每年冬天都会发生,尤其是老年人。
冬天也会中暑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尤其是北方,人们喜欢在澡堂洗澡。澡堂的门窗大部分是关着的,使得室内湿度明显高于外界。但是卫生间人多,空气流通差,时间长了空气相对浑浊。
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表大量血液流动,心脏血液的流量不足,导致体内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头晕、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胸闷心悸、恶心、口干、四肢无力、呼吸不畅甚至窒息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体质差,年老体弱,或者本身有疾病,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冬季洗浴防中暑,应采用科学的洗浴方法:全身按摩5-10分钟,然后用温和的肥皂水按摩5分钟,再用水冲洗5分钟,然后用大的干浴巾擦去体表的水滴,再用干浴巾摩擦全身2-3分钟。一次洗澡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此外,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在洗澡前服用预防药物,以防止洗澡时发生事故。如果要洗热水澡或者泡澡,最好先在温水池里洗澡,然后过渡到热水池。慢慢入水,从下肢开始,循序渐进,千万不要一下子把身体泡在热水里。洗澡不要太用力,更不要在池子里泡太久。
如果你感到头晕恶心,你应该立即躺在浴室外面。卫生间注意通风;月经、怀孕、饥饿(空腹洗澡容易引起低血糖休克)、酒后洗澡不适合;洗完30分钟内适当进食。
心血管病人最好在冬天洗澡,不要在公共浴室洗澡。即使洗澡,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水温也不能太高,要保持在32到35。有相关病史的人在洗澡前应服药或随身携带相关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最好有亲属陪同,避免冬天洗澡中暑的情况。
每当冬季来临,许多父母便迫不及待地给宝宝添衣加被,总怕自己的“心肝宝贝”会受寒挨冻,所以宝宝常穿得过多,盖得过厚。
殊不知,宝宝冬季捂过头同样会“中暑”,这种中暑,就是冬季闷热综合征。
婴儿闷被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衣被过暖的婴儿中暑等诊断,在寒冷季节较常发生,多见于农村小宝贝和1岁以内婴儿(大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这是由于婴儿被过度保暖,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耗氧增加、代谢亢进,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气促、抽搐、昏迷,最终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闷被综合征的特点
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以1岁以下婴儿特别是不足6个月的宝宝多见;宝宝病前无不良症侯,健康状况良好,偶有上感或轻微咳嗽;诱因常为厚衣厚被,宝宝被过度包裹,以夜间多发;发病时大汗淋漓,以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多器官功能受损及电解质紊乱。
居家如何防范闷被综合征?
1、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的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温18℃左右,湿度60~65%,千万不要紧闭门窗,甚至在室内放置煤炉。新鲜寒冷的空气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
避免宝宝过热和受寒,并适参与户外活动,加强体能锻炼。外出时,把宝宝的嘴巴、鼻子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窒息、捂被等情况。
3、吃奶后不要仰睡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活动能力差,不会翻身,如果吃奶后仰睡,吐奶时会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因此刚吃过奶的宝宝不能仰睡。
4、不能让婴儿含着奶头睡
不能用手搂着宝宝,也不能让宝宝含着奶头在腋下睡,这很容易堵塞宝宝的呼吸道。
5、三个月大的宝宝穿成人一样数量衣服
如果宝宝发热,就应意识到可能是衣服过多过厚了,要及时减少衣服数量,适当散热,同时补充水分,多给宝宝喂水。
6、夜间多查看宝宝
每隔2~3小时查看一次,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以防患于未然,因为闷被综合征多发生在夜间。
7、宝宝若高热,绝对不能捂汗
穿锝多、盖得厚,更容易着凉,体质更差!
尤其是冬季,温度变化较大,时冷时热,妈妈给宝宝穿衣没有主见,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宝宝包得严严实实,这样更容易让宝宝着凉,使宝宝的体质更差。穿着适当,可以改善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力。
若宝宝出现过暖、大汗湿衣时,应及时松解过多过紧的衣被,换掉湿透的衣服。
小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既不会说话,也无力挣脱束缚自己的被褥及襁褓,即使啼哭也因捂盖中哭声不大,尤其是夜间,不易引起父母的重视。
对于高热或超高热患儿,根据需要适当给予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浴或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捂热综合征的患儿神经症状突出,轻症表情淡漠、迟钝、躁动或兴奋与嗜睡交替出现,应及时就医。
相信很多妈妈看到今天文章的标题一定会疑惑,大冬天都这么冷了,怎么还会“中暑”呢?
其实,它与夏天中暑有相似之处,只是它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常见于一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更多见。
天气寒冷,一些老人生怕宝宝受冻,一摸宝宝的鼻尖,凉凉的,以为孩子冷,就不断地给孩子加衣服、盖棉被。而孩子又不会说话,不能表示反抗,只能任由家长的“关心”。
而这样过度的包裹会导致孩子大量脱水、高热、缺氧、昏迷等一系列症状,即捂热综合征。捂得轻时,宝宝仅有出汗,烦躁不安,吃奶减少,喜欢喝水;捂得严重时,孩子有高热或过高热,大汗淋漓,就像刚从蒸笼中出来一样,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
不仅如此,穿得多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进程。婴儿衣着和包裹较多,俯卧抬胸、翻身打滚等练习机会少,因此孩子的大运动发育会相对较慢;同时,婴儿双手包裹在长袖笼里,双手抓积木、摆弄积木等机会较少,精细动作的锻炼机会也大大减少。
所以,不建议给宝宝穿多穿厚,但问题又来了,严寒时又怎样确定孩子是否够暖了呢?
对于会走路的宝宝,通常活动的时间较多,给他们穿衣和大人一样多即可,跟孩子爸爸穿得差不多厚就可以了。摸一摸宝宝的小手是否暖和,如果暖和,说明穿够了;如果宝宝身上有汗,说明宝宝穿多了,需要适当减衣服。夜晚睡觉,也不要盖得太多,以暖和不出汗为原则。
一旦发现捂得过多,如果宝宝只是出汗了,有点吵闹,面色还红润,这时可以用干的棉巾把汗擦干,多喂点白开水,宝宝能安静入睡就说明情况较轻,可以在家护理。如果出现高热,有虚脱表现,最好去就医,不建议擅自喂药,以免加重病情。
因为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到了冬季,随着气温的降低,会让不少宝宝“中招”感冒,因此冬季保暖的问题便成为爸爸妈妈的头等大事。
但也别太慌,家长做好孩子的这5个部位的保暖工作,基本上就不用担心孩子会被冻或被捂着了。
1、腹部保暖:
? 穿肚兜
天冷时给宝宝戴上小肚兜,是保持宝宝腹部温暖的好方法。睡觉的时候如果怕宝宝容易蹬被子使肚子着凉,妈妈不妨把宝宝放在睡袋里,这样就暖和多了。
? 穿棉质内衣
柔软的棉质内衣不仅具有较好的吸汗性和透气性,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热流失,使宝宝不易受凉生病。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容易清洗而给宝宝选择化纤内衣,因为皮肤在寒冷时处于收敛状态,汗腺分泌减少,化纤衣服会加重宝宝皮肤的干燥和不适感。
2、头颈部保暖:
? 外出戴围巾、帽子
给宝宝准备一顶温暖、舒适的围巾和帽子,能有效保护宝宝头部不受凉。
不过,宝宝冬季戴帽子不宜过厚,头部过热容易心烦头晕,宝宝患病更是头先热。所以,帽子应该选择柔软舒适,薄厚适宜,通风透气的。
3、背部保暖:
? 穿马甲
冬天给宝宝穿衣最好选择一件保暖性好的羊毛毛衣,一件棉质或羽绒马甲,外面穿一件棉袄或者羽绒外套。穿着轻便保暖的装束,孩子活动的时候不会束手束脚,一旦有体育活动身上热了,可以把棉袄外套脱掉,一件毛衣加一件马甲的保暖性也不会让孩子受冻。
? 使用吸汗巾
天冷的时候,在宝宝进行运动之前,给宝宝后背垫上一块吸水性好的薄毛巾,宝宝运动中产生的汗液,都会吸收到毛巾中。运动完毕后,取出隔汗巾,宝宝的衣服干干爽爽,就不会受寒生病。
4、脚部保暖:
? 穿棉质透气性好的鞋、袜
应该给宝宝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并不是,袜子厚但不吸汗,很容易潮湿,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5、手部保暖:
? 戴手套
一双温暖的手套能帮助宝宝抵御严寒冬日。
? 搓手心
经常给宝宝搓手(对手心手背适度用力,反复搓摩)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能使宝宝双手变得更暖和。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冬天也会中暑?是的,你没听错。中暑是只发生在夏天的情况,难道冬天也会发生?很多人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中暑是一种以中枢体温功能障碍和长期高温热辐射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特别是伴有高湿、通风不良和体力劳动。事实上,中暑每年冬天都会发生,尤其是老年人。
冬天也会中暑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尤其是北方,人们喜欢在澡堂洗澡。澡堂的门窗大部分是关着的,使得室内湿度明显高于外界。但是卫生间人多,空气流通差,时间长了空气相对浑浊。
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表大量血液流动,心脏血液的流量不足,导致体内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头晕、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胸闷心悸、恶心、口干、四肢无力、呼吸不畅甚至窒息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体质差,年老体弱,或者本身有疾病,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冬季洗浴防中暑,应采用科学的洗浴方法:全身按摩5-10分钟,然后用温和的肥皂水按摩5分钟,再用水冲洗5分钟,然后用大的干浴巾擦去体表的水滴,再用干浴巾摩擦全身2-3分钟。一次洗澡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此外,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在洗澡前服用预防药物,以防止洗澡时发生事故。如果要洗热水澡或者泡澡,最好先在温水池里洗澡,然后过渡到热水池。慢慢入水,从下肢开始,循序渐进,千万不要一下子把身体泡在热水里。洗澡不要太用力,更不要在池子里泡太久。
如果你感到头晕恶心,你应该立即躺在浴室外面。卫生间注意通风;月经、怀孕、饥饿(空腹洗澡容易引起低血糖休克)、酒后洗澡不适合;洗完30分钟内适当进食。
心血管病人最好在冬天洗澡,不要在公共浴室洗澡。即使洗澡,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水温也不能太高,要保持在32到35。有相关病史的人在洗澡前应服药或随身携带相关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最好有亲属陪同,避免冬天洗澡中暑的情况。
每当冬季来临,许多父母便迫不及待地给宝宝添衣加被,总怕自己的“心肝宝贝”会受寒挨冻,所以宝宝常穿得过多,盖得过厚。
殊不知,宝宝冬季捂过头同样会“中暑”,这种中暑,就是冬季闷热综合征。
婴儿闷被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衣被过暖的婴儿中暑等诊断,在寒冷季节较常发生,多见于农村小宝贝和1岁以内婴儿(大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这是由于婴儿被过度保暖,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耗氧增加、代谢亢进,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气促、抽搐、昏迷,最终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闷被综合征的特点
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以1岁以下婴儿特别是不足6个月的宝宝多见;宝宝病前无不良症侯,健康状况良好,偶有上感或轻微咳嗽;诱因常为厚衣厚被,宝宝被过度包裹,以夜间多发;发病时大汗淋漓,以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多器官功能受损及电解质紊乱。
居家如何防范闷被综合征?
1、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的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温18℃左右,湿度60~65%,千万不要紧闭门窗,甚至在室内放置煤炉。新鲜寒冷的空气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
避免宝宝过热和受寒,并适参与户外活动,加强体能锻炼。外出时,把宝宝的嘴巴、鼻子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窒息、捂被等情况。
3、吃奶后不要仰睡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活动能力差,不会翻身,如果吃奶后仰睡,吐奶时会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因此刚吃过奶的宝宝不能仰睡。
4、不能让婴儿含着奶头睡
不能用手搂着宝宝,也不能让宝宝含着奶头在腋下睡,这很容易堵塞宝宝的呼吸道。
5、三个月大的宝宝穿成人一样数量衣服
如果宝宝发热,就应意识到可能是衣服过多过厚了,要及时减少衣服数量,适当散热,同时补充水分,多给宝宝喂水。
6、夜间多查看宝宝
每隔2~3小时查看一次,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以防患于未然,因为闷被综合征多发生在夜间。
7、宝宝若高热,绝对不能捂汗
穿锝多、盖得厚,更容易着凉,体质更差!
尤其是冬季,温度变化较大,时冷时热,妈妈给宝宝穿衣没有主见,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宝宝包得严严实实,这样更容易让宝宝着凉,使宝宝的体质更差。穿着适当,可以改善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力。
若宝宝出现过暖、大汗湿衣时,应及时松解过多过紧的衣被,换掉湿透的衣服。
小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既不会说话,也无力挣脱束缚自己的被褥及襁褓,即使啼哭也因捂盖中哭声不大,尤其是夜间,不易引起父母的重视。
对于高热或超高热患儿,根据需要适当给予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浴或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捂热综合征的患儿神经症状突出,轻症表情淡漠、迟钝、躁动或兴奋与嗜睡交替出现,应及时就医。
相信很多妈妈看到今天文章的标题一定会疑惑,大冬天都这么冷了,怎么还会“中暑”呢?
其实,它与夏天中暑有相似之处,只是它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常见于一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更多见。
天气寒冷,一些老人生怕宝宝受冻,一摸宝宝的鼻尖,凉凉的,以为孩子冷,就不断地给孩子加衣服、盖棉被。而孩子又不会说话,不能表示反抗,只能任由家长的“关心”。
而这样过度的包裹会导致孩子大量脱水、高热、缺氧、昏迷等一系列症状,即捂热综合征。捂得轻时,宝宝仅有出汗,烦躁不安,吃奶减少,喜欢喝水;捂得严重时,孩子有高热或过高热,大汗淋漓,就像刚从蒸笼中出来一样,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
不仅如此,穿得多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进程。婴儿衣着和包裹较多,俯卧抬胸、翻身打滚等练习机会少,因此孩子的大运动发育会相对较慢;同时,婴儿双手包裹在长袖笼里,双手抓积木、摆弄积木等机会较少,精细动作的锻炼机会也大大减少。
所以,不建议给宝宝穿多穿厚,但问题又来了,严寒时又怎样确定孩子是否够暖了呢?
对于会走路的宝宝,通常活动的时间较多,给他们穿衣和大人一样多即可,跟孩子爸爸穿得差不多厚就可以了。摸一摸宝宝的小手是否暖和,如果暖和,说明穿够了;如果宝宝身上有汗,说明宝宝穿多了,需要适当减衣服。夜晚睡觉,也不要盖得太多,以暖和不出汗为原则。
一旦发现捂得过多,如果宝宝只是出汗了,有点吵闹,面色还红润,这时可以用干的棉巾把汗擦干,多喂点白开水,宝宝能安静入睡就说明情况较轻,可以在家护理。如果出现高热,有虚脱表现,最好去就医,不建议擅自喂药,以免加重病情。
因为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到了冬季,随着气温的降低,会让不少宝宝“中招”感冒,因此冬季保暖的问题便成为爸爸妈妈的头等大事。
但也别太慌,家长做好孩子的这5个部位的保暖工作,基本上就不用担心孩子会被冻或被捂着了。
1、腹部保暖:
? 穿肚兜
天冷时给宝宝戴上小肚兜,是保持宝宝腹部温暖的好方法。睡觉的时候如果怕宝宝容易蹬被子使肚子着凉,妈妈不妨把宝宝放在睡袋里,这样就暖和多了。
? 穿棉质内衣
柔软的棉质内衣不仅具有较好的吸汗性和透气性,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热流失,使宝宝不易受凉生病。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容易清洗而给宝宝选择化纤内衣,因为皮肤在寒冷时处于收敛状态,汗腺分泌减少,化纤衣服会加重宝宝皮肤的干燥和不适感。
2、头颈部保暖:
? 外出戴围巾、帽子
给宝宝准备一顶温暖、舒适的围巾和帽子,能有效保护宝宝头部不受凉。
不过,宝宝冬季戴帽子不宜过厚,头部过热容易心烦头晕,宝宝患病更是头先热。所以,帽子应该选择柔软舒适,薄厚适宜,通风透气的。
3、背部保暖:
? 穿马甲
冬天给宝宝穿衣最好选择一件保暖性好的羊毛毛衣,一件棉质或羽绒马甲,外面穿一件棉袄或者羽绒外套。穿着轻便保暖的装束,孩子活动的时候不会束手束脚,一旦有体育活动身上热了,可以把棉袄外套脱掉,一件毛衣加一件马甲的保暖性也不会让孩子受冻。
? 使用吸汗巾
天冷的时候,在宝宝进行运动之前,给宝宝后背垫上一块吸水性好的薄毛巾,宝宝运动中产生的汗液,都会吸收到毛巾中。运动完毕后,取出隔汗巾,宝宝的衣服干干爽爽,就不会受寒生病。
4、脚部保暖:
? 穿棉质透气性好的鞋、袜
应该给宝宝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并不是,袜子厚但不吸汗,很容易潮湿,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5、手部保暖:
? 戴手套
一双温暖的手套能帮助宝宝抵御严寒冬日。
? 搓手心
经常给宝宝搓手(对手心手背适度用力,反复搓摩)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能使宝宝双手变得更暖和。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