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14:10发布
和男友是异地恋,经常煲电话粥对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啊?
近年来,每天用手机通话超过1小时的人患某些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6月4日,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举办的首届中俄职业健康与职业病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与会专家提醒公众,应通过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等方式降低电磁辐射危害。
“我们需要警惕近距离和长期接触手机带来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电磁场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国家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委员尼娜鲁布佐娃教授表示,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较低,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是安全的。
煲电话粥对人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长期使用手机,比如10年每天一小时,辐射的慢性效应会增加人患神经衰弱、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因此,专家建议有长期通信需求的人使用有线耳机或无线蓝牙接听电话,避免手机与大脑的近距离接触。建议公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警惕原则”,即远离和减少使用频率。
关于公众更关心的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远比欧美国家严格。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每年随机抽查500-600个移动通信基站,只有三四个不合格。发现的相关部门均已按要求整改,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对于我们生活中的电视机、微波炉、电脑、机房等电器的辐射,张挺说,只要把合格的产品标准化使用,它们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就很小。
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率的电话信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此时,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电磁波辐射人体后被人体皮肤反射或被人体吸收,容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在一定剂量下,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比较广泛,能引起神经、心血管、免疫、生殖等功能方面的改变,以及造成眼睛的白内障,尤其是神经衰弱症候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其症状一般以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疲乏、记忆力减退及心悸为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曹兆进研究员,在对有移动电话的115名公司职员和101名无移动电话的公司职员进行的调查发现,使用移动电话与胸闷、恶心和食欲减退等症状有关。对其中88名移动电话用户及77名非手机用户进行睡眠质量和抑郁影响调查分析发现,使用手机可能造成失眠、多梦等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手机辐射?
1.尽量减少通话时间。
使用手机者应尽量长话短说,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如一次通话时间确需较长,那么中间不妨停一停,分成两次或三次交谈。当你持手机的一侧头部或面部感到发热、出汗时,应立即停止通话。
2.手机尽量不要放在口袋、腰间和床头
有研究人员曾对老鼠作过实验,当每平方厘米体表用1700兆赫、10毫瓦电波照射100分钟后,老鼠的睾丸结构开始出现异常,输精管表面的上皮细胞发生变化,成熟精母细胞急速减少。有些人特别喜欢把手机放在床头充电,其实手机电源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场,对人体当然产生辐射。另外,不充电的时候也应把手机放置离人体1-2米远地方,经常把手机放在床头、枕头边等都有可能接收到手机电磁辐射。
3.接通手机最初5秒避免贴近耳朵
在拨打手机的初起5秒钟内其微波的辐射剂量最大。在发射状态下瞬间微波辐射强度均超过我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规定的日接触剂量。有些机型最大辐射量可高达13mW/cm2,是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范围的200多倍。天线贴近耳部时,身体对微波的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所以拨打手机时最好在电话接通4-5秒钟后才贴近耳朵。
4.使用耳机减少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是由天线发出来的,必须使用手机,可用免提耳机来接听电话,这样可以避免接受移动电话释放的90%以上的电磁辐射。
5.手机信号弱时少听电话
不同信号强度下手机的辐射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在弱信号环境下拨打手机,辐射明显增大,人体对天线辐射的吸收也可能增加,所以,在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打手机。
7.怀孕早期最好少用手机
妇女怀孕的头3个月,称为妊娠早期,是胚胎组织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内外环境影响的时期。因此,为了避免胎儿的畸形,母亲在妊娠早期应远离、少使用手机。怀孕初期的妇女,更不应将手机挂在胸前,以减低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长时间“煲”起“电话粥”、“手机粥”,这些通讯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可使内耳的毛细胞产生变性,对听力的积累性伤害是很大的。
出现耳鸣不必过度紧张
上了年纪的人,当听力出现下降现象时,太过慌张盲目“自治”,或者不以为然“随它去”,是临床较常见的两个极端误区。
其实,在长寿的老人中,有不少耳朵并不聋的。老年性耳聋虽不可逆,但年龄性老化并不是致聋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治疗甚至还有康复希望。
也有不少老人一出现耳鸣就开始紧张,甚至担心会变耳聋。其实在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后过度担忧,可导致内分泌失调,血管紧张素增多、血压升高,可加重内耳病变。因此,有点耳鸣就过度紧张也是不正常的。
更需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老人怕听不清别人说话造成误会易遭人嫌,又图省事想省钱,未经验配就随便在街上买个助听器戴,这样做很危险。每只耳朵的听力曲线一般要满足4~6个频率甚至更多,助听器就是一个音频放大器,要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听力补偿,不能以为助听器就像老花镜一样,随便买一个都能听得清。其实,只有各个频率补偿合理了,耳朵才能听得清,否则可能会更伤耳。
预防耳聋的注意事项
很多老人都不知道,刚出现明显听力下降是可以积极治疗的。造成老年人听力骤降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血液供给受影响;另一种是因病毒感染所致。如果是在出现症状一个星期内就医,前者可用药物做抗凝和扩血管的治疗;后者可做抗病毒治疗。当然,并不是随便找点消炎药或抗病毒药物吃了就行,这类人用药还需尽量注意保护内耳血管以免二次受损。因此,必须找懂得相关知识的专业医生做正规治疗才保险。
预防耳聋早缠身,要做好以下几点:
噪音需远离,心情要舒畅。
远离噪音污染一向被奉为保护听力的“金科玉律”,无论是在哪个年龄阶段都适用。因为噪声可使内耳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由于导致供血减少,使听力急剧减退。需要提醒的是,不少退休后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的戏迷和音乐迷、相声迷,常日“丝竹不绝于耳”,甚至连坐车、干家务都戴着MP3继续听,还隔三差五地约上一帮老友一起上卡拉OK飙歌。玩到兴致高时,音响和自己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不知不觉分贝就越来越高。
其实,正如古话所说的 “五音使人耳匮”。五音再悦耳,长时间过于沉迷其中,即使音量过大了自己也浑然不觉,待到感觉不适时,往往已情况不妙。因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坐车不要老听耳机,更不要将音量调到盖过周围声音的程度。最好是控制在60分贝左右,即以戴着耳机时不妨碍与周围的人交流为准。这个习惯应从年轻时就开始培养并常保持。另外,保持心情舒畅,不“上火”、不急躁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心情一波动,人就难平静下来,可导致植物神经失调,功能失常,也易使听力锐减甚至突聋。
多见面聊天,少煲电话粥。
现在不少老人自己住,跟亲友联系多用电话和手机。特别是随着通信资费下调,不少老人也开始爱“煲”起“电话粥”、“手机粥”来,一天“煲”上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直“煲”得耳朵发热甚至嗡嗡作响才罢休。
内耳是人体的娇贵部位,长时间“煲”起“电话粥”、“手机粥”,这些通讯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可使内耳的毛细胞产生变性,对听力的积累性伤害是很大的。因此,平时比较清闲的老年人,若要跟亲友联络感情,还是多见面聊天为妙。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
近年来,每天用手机通话超过1小时的人患某些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6月4日,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举办的首届中俄职业健康与职业病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与会专家提醒公众,应通过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等方式降低电磁辐射危害。
“我们需要警惕近距离和长期接触手机带来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电磁场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国家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委员尼娜鲁布佐娃教授表示,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较低,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是安全的。
煲电话粥对人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长期使用手机,比如10年每天一小时,辐射的慢性效应会增加人患神经衰弱、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因此,专家建议有长期通信需求的人使用有线耳机或无线蓝牙接听电话,避免手机与大脑的近距离接触。建议公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警惕原则”,即远离和减少使用频率。
关于公众更关心的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远比欧美国家严格。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每年随机抽查500-600个移动通信基站,只有三四个不合格。发现的相关部门均已按要求整改,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对于我们生活中的电视机、微波炉、电脑、机房等电器的辐射,张挺说,只要把合格的产品标准化使用,它们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就很小。
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率的电话信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此时,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电磁波辐射人体后被人体皮肤反射或被人体吸收,容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在一定剂量下,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比较广泛,能引起神经、心血管、免疫、生殖等功能方面的改变,以及造成眼睛的白内障,尤其是神经衰弱症候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其症状一般以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疲乏、记忆力减退及心悸为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曹兆进研究员,在对有移动电话的115名公司职员和101名无移动电话的公司职员进行的调查发现,使用移动电话与胸闷、恶心和食欲减退等症状有关。对其中88名移动电话用户及77名非手机用户进行睡眠质量和抑郁影响调查分析发现,使用手机可能造成失眠、多梦等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手机辐射?
1.尽量减少通话时间。
使用手机者应尽量长话短说,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如一次通话时间确需较长,那么中间不妨停一停,分成两次或三次交谈。当你持手机的一侧头部或面部感到发热、出汗时,应立即停止通话。
2.手机尽量不要放在口袋、腰间和床头
有研究人员曾对老鼠作过实验,当每平方厘米体表用1700兆赫、10毫瓦电波照射100分钟后,老鼠的睾丸结构开始出现异常,输精管表面的上皮细胞发生变化,成熟精母细胞急速减少。有些人特别喜欢把手机放在床头充电,其实手机电源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场,对人体当然产生辐射。另外,不充电的时候也应把手机放置离人体1-2米远地方,经常把手机放在床头、枕头边等都有可能接收到手机电磁辐射。
3.接通手机最初5秒避免贴近耳朵
在拨打手机的初起5秒钟内其微波的辐射剂量最大。在发射状态下瞬间微波辐射强度均超过我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规定的日接触剂量。有些机型最大辐射量可高达13mW/cm2,是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范围的200多倍。天线贴近耳部时,身体对微波的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所以拨打手机时最好在电话接通4-5秒钟后才贴近耳朵。
4.使用耳机减少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是由天线发出来的,必须使用手机,可用免提耳机来接听电话,这样可以避免接受移动电话释放的90%以上的电磁辐射。
5.手机信号弱时少听电话
不同信号强度下手机的辐射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在弱信号环境下拨打手机,辐射明显增大,人体对天线辐射的吸收也可能增加,所以,在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打手机。
7.怀孕早期最好少用手机
妇女怀孕的头3个月,称为妊娠早期,是胚胎组织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内外环境影响的时期。因此,为了避免胎儿的畸形,母亲在妊娠早期应远离、少使用手机。怀孕初期的妇女,更不应将手机挂在胸前,以减低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长时间“煲”起“电话粥”、“手机粥”,这些通讯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可使内耳的毛细胞产生变性,对听力的积累性伤害是很大的。
出现耳鸣不必过度紧张
上了年纪的人,当听力出现下降现象时,太过慌张盲目“自治”,或者不以为然“随它去”,是临床较常见的两个极端误区。
其实,在长寿的老人中,有不少耳朵并不聋的。老年性耳聋虽不可逆,但年龄性老化并不是致聋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治疗甚至还有康复希望。
也有不少老人一出现耳鸣就开始紧张,甚至担心会变耳聋。其实在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后过度担忧,可导致内分泌失调,血管紧张素增多、血压升高,可加重内耳病变。因此,有点耳鸣就过度紧张也是不正常的。
更需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老人怕听不清别人说话造成误会易遭人嫌,又图省事想省钱,未经验配就随便在街上买个助听器戴,这样做很危险。每只耳朵的听力曲线一般要满足4~6个频率甚至更多,助听器就是一个音频放大器,要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听力补偿,不能以为助听器就像老花镜一样,随便买一个都能听得清。其实,只有各个频率补偿合理了,耳朵才能听得清,否则可能会更伤耳。
预防耳聋的注意事项
很多老人都不知道,刚出现明显听力下降是可以积极治疗的。造成老年人听力骤降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血液供给受影响;另一种是因病毒感染所致。如果是在出现症状一个星期内就医,前者可用药物做抗凝和扩血管的治疗;后者可做抗病毒治疗。当然,并不是随便找点消炎药或抗病毒药物吃了就行,这类人用药还需尽量注意保护内耳血管以免二次受损。因此,必须找懂得相关知识的专业医生做正规治疗才保险。
预防耳聋早缠身,要做好以下几点:
噪音需远离,心情要舒畅。
远离噪音污染一向被奉为保护听力的“金科玉律”,无论是在哪个年龄阶段都适用。因为噪声可使内耳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由于导致供血减少,使听力急剧减退。需要提醒的是,不少退休后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的戏迷和音乐迷、相声迷,常日“丝竹不绝于耳”,甚至连坐车、干家务都戴着MP3继续听,还隔三差五地约上一帮老友一起上卡拉OK飙歌。玩到兴致高时,音响和自己的声音混杂在一起,不知不觉分贝就越来越高。
其实,正如古话所说的 “五音使人耳匮”。五音再悦耳,长时间过于沉迷其中,即使音量过大了自己也浑然不觉,待到感觉不适时,往往已情况不妙。因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坐车不要老听耳机,更不要将音量调到盖过周围声音的程度。最好是控制在60分贝左右,即以戴着耳机时不妨碍与周围的人交流为准。这个习惯应从年轻时就开始培养并常保持。另外,保持心情舒畅,不“上火”、不急躁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心情一波动,人就难平静下来,可导致植物神经失调,功能失常,也易使听力锐减甚至突聋。
多见面聊天,少煲电话粥。
现在不少老人自己住,跟亲友联系多用电话和手机。特别是随着通信资费下调,不少老人也开始爱“煲”起“电话粥”、“手机粥”来,一天“煲”上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直“煲”得耳朵发热甚至嗡嗡作响才罢休。
内耳是人体的娇贵部位,长时间“煲”起“电话粥”、“手机粥”,这些通讯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可使内耳的毛细胞产生变性,对听力的积累性伤害是很大的。因此,平时比较清闲的老年人,若要跟亲友联络感情,还是多见面聊天为妙。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