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2021-01-13 10:42发布

付费偷看设置
发送
2条回答
郭帅
1楼 · 2021-01-13 11:11.采纳回答

血小板减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受损死亡与生成减少引起,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另外,脾功能亢进会导致大量血小板在脾内滞留,也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因素。因此,预防血小板升高,首先应积极防治原发性疾病,平时多吃红枣、鸡蛋、瘦身、韭菜等食物;良好的营养状态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还可有针对性地服用一些有助于血红细胞生成的营养剂,如蛋白质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铁质叶酸、叶绿素、螺旋藻等,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属于人体基础营养素,可通过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质量,从而提升血小板数量;叶绿素与螺旋藻能加快血红细胞分裂增生,对增加血小板有较好效果。具体用户服用效果评价,可进入下方相关专区查看:

蛋白质粉产品专区:

康伟明
2楼-- · 2021-03-25 14:48

近年来我国血液病发病率不断攀升,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专家说血小板减少五大原因你要知道。

QQ截图20210319090450

1、血管因素产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不成比例,这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血与毛细血管功能障碍也有关系;例如脾切除后,虽然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数并未上升,但出血现象会改善;用激素治疗后,人们的血小板数量也不一定增加,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转为阴性,同时人们的出血情况也会减轻;此时就可以证明血管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病出现的。

2、脾脏因素通过医学发现脾脏可能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部位之一,而当脾脏产生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时,人们正常血小板经过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而出现过敏情况,致敏血小板极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因此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3、遗传因素通过表明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其直系健康的家属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学缺陷,也再次证明了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也在提醒一些体质不好或者是自身患有此病的人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准确治疗,避免把此病遗传给自己的孩子。

4、病毒感染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病出现;其中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也证明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其中本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从而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而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5、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像HIV感染,输血后会出现紫癜,新生儿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内凝血性疾病如产科并发症、癌症、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创伤性脑损害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严重感染伴败血症。

血小板作为一种独立的血液成分,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的活性胞质小块,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可以维持血管壁完整。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临床上,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调查都表明饮食、药物及相关疾病对血小板数量均有影响。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1.药物

一部分药物会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肝素、奎尼丁类药物能引起中重度血小板减少,许多药物能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其中部分药物这种副作用轻微,但也有一部分会产生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后果。这些药物的某些结构与血小板紧密结合在一起,产生抗体,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现象。

2.营养缺乏和酒精

大约20%因VitB12缺乏引起的巨细胞性贫血患者存在轻度血小板减少,酒精中毒患者血小板减少通常是由于肝硬化伴充血性脾大或叶酸缺乏引起,主要表现为骨髓直接抑制,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3.饮料

大量食用可乐、茶、红酒等富含黄烷醇的饮料,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抑制血小板活性。

4.饮食习惯

素食饮食比脂质饮食的血小板数量低,偏瘦的人比偏胖的血小板数量低,大量食用桃、巧克力、大蒜、洋葱、生姜、辣椒、人参、香菇、鱼等也可能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

所以我们发现其实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治疗。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心理压力,要约束相关行为习惯,做好护理,使病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