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元养生 ▏ 冬至

2021-01-05 14:26发布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日


农历十一月初七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冬·至·节·气

    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各地冬至的风俗不一,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有吃汤圆、面食的习俗。冬至后就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待到“九尽杨花开”,天就暖了。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历代养生家对冬至养生格外重视。《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至·养生·攻略


1、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时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过度耗散,因此充足的睡眠很关键。

2、多晒太阳

晒太阳不仅可以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晒太阳时,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3、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很重要。冬季寒冷,空调、取暖器齐上阵,门窗紧闭,容易滋生病菌,更要定时通风换气。

4、防寒保暖

冬至天气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生病。适当减少外出,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18~24摄氏度,外出时,记得佩戴围巾、帽子,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侵袭。

5、动中求静

冬至起,自然界阳气开始上升。“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运动要合理,动中求静。

6、温补适宜

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多食蔬菜水果,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




冬至·节气·艾灸


根据“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的理论,经常用搓热的手按揉冲门穴,可以健脾温中。如果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以增强其健脾益气温阳的效果。

太溪穴: 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疏通肾、肝、脾脏经络。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神阙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温经逐痹、行气活血、祛湿通络、回阳固脱、扶阳培元,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驱邪、调整阴阳、防衰延年的作用。




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要调理咽喉干燥,惊恐不宁,目赤肿痛,疝气,小便频数等症状。


【方法】

每个穴位要按揉5分钟,有酸麻胀痛感,则疗效更佳。用翔元砭石通阳罐,集艾灸的温热升阳之功效与砭石的辐射渗透之功能于一体,充分与人体表面接触,有温经通络、活血散淤之功能。




冬至·节气·推拿

    

冬至后推荐孩子们的推拿手法

冬至后马上要迎来圣诞节和元旦,积食可不得了,健脾不能停!固肾也要做好!

推荐给大家一组健脾固肾的推拿手法~


【清补脾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指根到指尖,来回推。

作用:助运健脾

时间:3分钟

【补肾】

位置:宝宝小拇指螺纹面,就是手心这一面哦,从指尖到指根向内推。

作用:补肾水

时间:3分钟

【按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用宝宝的手指量,第四根手指的位置。

作用:健脾和胃要穴

时间:3分钟


【搓涌泉】

位置:脚底人字的焦点。

作用:滋阴化燥,引热下行

时间:3分钟



冬至·节气·习俗

    冬至时节,吃的习俗真不少,除了饺子,较为常见的还有吃馄饨。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说冬至这天,北京人家多食馄饨。南宋临安(今杭州)也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宋人周密说,起初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据说,馄饨为西施所创造,所以每年冬至苏州人都要吃馄饨。如今,馄饨制作方法很多,遍布全国各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有些地方则做团子(比丸子略大),用糖、肉、脂油、芝麻、豆沙、萝卜丝等做馅料,称之为冬至团,用来馈赠亲友。如吴县、丹徒、长兴、安吉、吴兴、桐乡、富阳、黄岩、新昌、定海、萧山等地都是这样。有谚语道:“冬节团子年节糕。”




各店预约电话:

联安馆:海关路与沂州路交汇

   电话  0539--8317730

南坊馆:兰亭路与黄白河路交汇

   电话  0539--8138786 

沂龙湾馆:北京路与春江路交汇 

   电话  0539--8186821 

骏景店:广州市骏景花园东御苑  

   电话  13539789654 

韶关店: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碧桂园

   电话:18826365155

临沂翔元职业培训学校

地址:沂蒙路与永盛路交汇西北

   电话:0539-7411898


扫码关注我们

冬至到了

祝冬至快乐

赞赏支持